如何降低防盜報警系統的誤報率、漏報率
來源:RFID中國網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09-07-07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誤報警常常給安全負責人和用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到他們正常的工作與生活。尤其是對警察/保安人員,警報器一響,一般就要調動大量警力出擊,造成大量時間和人力、物力資源的浪費。更大的代價是,久而久之,誤報使他們喪失了對危險的緊迫感,最后釀成大禍。漏報的后果更是不堪設想的。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朝,如果在真正出現入侵時,報警器卻失靈。不僅造成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用戶對系統的信心也會大打折扣。
產生誤報警的原因很復雜,如元器件的損壞和生產工藝不良造成;跟選擇的設備、安裝的方式、角度、位置有關,例如在近震源(飛機場、鐵路旁)選用震動探測器、蝙蝠常出沒的地方選用超聲波探測器誤報警等;受環境的影響,如空氣流動、寵物行動等;還有人為的因素,主要有用戶操作不當、不小心觸發報警器、誤闖、誤入已經設防的防區等。但據業內人士表示,95%以上的誤報是人為造成的。
因此要降低誤報警,從人防方面著手是不可少的。其中建立報警信息確認機制可減少出警的次數。報警中心收到報警信息后,應先對報警主機下發確認信號,表示中心已接收,而報警主機在沒有收到確認信號時,應重發。在技術方面,目前可運用多種手段對報警信號進行確認,如安裝多個探測器(普遍使用的是雙紅外+紅外加微波),當多個探測頭同時探測到入侵信號時才向主機發送報警信號,從而降低誤報率。
另外,國家也可制定一些有關誤報警的法規,像國外一些地方政府機構,對報警用戶或安防公司采取檢查、罰款、懲罰等措施,如在一定時期內報警次數超過規定的數量將進行罰款。這對人為誤報可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當然,建立報警確認機制、法規只是針對人為誤報的一個措施,要如何降低防盜報警誤報率,包括漏報,涉及到的問題還很多。
從多方面提高紅外探測器的性能
目前,報警系統出現誤/漏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無線探測器抗干擾能力差,表現為同頻干擾容易造成誤/漏報;紅外探測器對入侵行為叛斷力不夠準確,造成誤/漏報;紅外探測器易受溫度、光線等環境因素影響而產生誤報;無線探測器供電系統缺電、低電時沒有有效地進行信息傳遞,使得探測器的探測距離變短或是不工作造成而產生漏報。
因此,降低防盜報警系統誤/漏報率,最重要的是從多方面提高紅外探測器的性能,包括探測頭的選擇、菲涅爾透鏡的設計、微處理器程序、多鑒技術等,這些綜合因素決定了探測器的性能,否則易產生"短板效應"。
針對抗干擾能力,可讓主機對控制器發來的信號有優先排隊處理的過程。因為每個探測器不可能同時間發射,主機對探測器發送從始發時間先后識別為兩個不同的信號,并對其信號按優先排隊暫時儲存處理。這樣可以大大地降低同頻干擾,降低其漏報率。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