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大霧 透霧攝像機價值幾何?
來源:中國數字音視網 作者:tony 編輯:數字音視工程 2010-12-01 00:00:0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今日中央氣象臺發布大霧藍色預警:全國大部分地區發生大霧天氣。大霧天氣是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因素,同時,大霧天氣對于視頻監控也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交通、森林等領域,“霧”會造成有效視頻監控距離大大縮短,使圖像變得模糊,嚴重的情況下圖像一片雪白,使視頻監控系統變得毫無用處,嚴重影響到城市安全,那到底有沒有可以穿透濃霧也能拍攝的攝像機了?在此情況下,透霧攝像機概念應運而生。
全國大霧造成交通擁堵,事故頻發
而關于透霧攝像機,筆者在同多位安防從業人員口中,則獲取到了不同的聲音:一邊認為透霧攝像機是炒作概念,在技術上達不到需要的效果,另一邊則聲稱公司已經開發了該類型的產品并在實際運用中得到效果,還有一方則表示透霧攝像機運用范圍太窄,成本過高,東西無實際開發價值。
筆者了解到,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透霧攝像機是配置了專業的透霧鏡頭而達到成像的效果。其透霧原理是在不可見光的范圍內,有一頻率的光可以穿透霧氣,但由于波長不同,所以需要鏡頭對其聚焦并進行設計,將此不可見光進行成像。由于這個不可見光沒有對應的可見光色彩圖,所以在監視器上呈現的圖像為黑白色。面對此原理,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為霧的水滴直徑在2~10um,中遠紅外基本上透不過去,甚至雷達均不能透過云霧,所以此理論純粹炒作概念。
據筆者從行業資深人士處了解到,目前專業的透霧鏡頭僅富士能在做,而在前幾年的青藏線中得到應用,當時選擇此類型鏡頭重要考量因素則正是高原地帶大霧天氣頻發。同時,該人士也認為,就目前的技術,透霧攝像機能獲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就在配備專業鏡頭的透霧攝像機遭受質疑的同時,多家國內企業又推出了不依靠鏡頭,只依靠攝像機進行光學處理達到透霧效果的新型透霧攝像機。筆者了解就有永輝、神州數碼、富尼泰達等企業在推廣此類型產品或解決方案。其中富尼泰達在介紹該解決方案中如此描述:“利用高集成度設計方法,通過在攝像機中放置專用的高精度光學轉換器件、專用CCD 成像器件,配和最新技術研發的專用攝像機FP Processor,從光學、電子、軟件多方面構成一個光、電一體化的專家級視頻透霧監控解決方案,因為采用了影像增益引擎技術搭配影像優化電路,能夠自動偵測圖像中的灰度霧像數據,實時調整圖形的動態范圍曲線,強化色彩還原度,使該攝像機具備了彩色透霧功能,可以在彩色模式情況下,讓迷霧中的景像清晰可見”,相比之前配備專業鏡頭的透霧攝像機,該解決方案可以“可以應用各類CCTV鏡頭,給用戶一個廣泛的應用選擇”,“透霧攝像機配置專門的透霧切換控制裝置,只需遠程發送切換命令即可實現正常模式和透霧模式的轉換。透霧攝像機配合專用特種鏡頭可以發揮更佳的透霧性能”。由此段描述來看,該解決方案極大的解決了之前透霧攝像機的諸多問題,方便了用戶的控制切換。
然而,筆者在此依舊對此類型的攝像機抱有疑慮,姑且不論技術是否成熟,僅僅是面對偶爾發起的大霧采用如此多的技術來補缺,其實際價值究竟幾何?筆者向富尼泰達了解到,如使用該解決方案,整體費用將增加8%到10%的成本,這對當前安防產品利潤普遍低下的環境下,是筆不少的支出。資本的市場是趨利的,采用高端昂貴的技術手段來解決偶發的事故確實不符合經濟的發展模式。我們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有更簡單便捷的方式供可以給我們選擇。(中國數字音視網原創 作者:唐文泯 轉載請注明。此文獲得資深人士龔威及吳勇華先生的指導,特此感謝)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