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合朱方:國有創投轉身民營投資機構 專注高科技企業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1-10-24 17:06:0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2011年上半年,力合創投經歷了一次重大變革,由原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全資控股的高科技創業投資企業孵化出一支獨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即力合清源投資管理公司,力合創投的主要投資團隊加入力合清源公司。
這次身份的轉變對力合創投來說意義重大,標志著力合創投由完全國有的單一機構變為一家擁有多機制的創投機構,當然也得到了清華大學研究院的支持。在日前接受清科投資界專訪時,原深圳力合創投總經理朱方的身份也變換為力合清源董事長,他表示:“沒有好的激勵機制就不能保證好的團隊,沒有好的戰斗力,現在我們可以按照市場化的規律自主進行更多決策。”
此次身份的轉變,促進了管理團隊新的業績成長,上半年截止6月3日,力合清源已完成20多家企業投資,涉資3億元。2010年,力合清源完成4家企業退出,其中一家項目回報達到110倍。2011年也有兩家成功上市。
專注高科技領域 只看“睡得著覺”的項目
多年力合創投一直定位在高科技領域投資,這與其清華科技的背景息息相關,朱方介紹,身份轉變以后力合清源仍致力于科技類、成長期的投資,但覆蓋的投資面更加廣泛。
在采訪中,朱方強調力合清源在投資中清華大學科技孵化器的支持。他解釋:“我們可以在清華大學里找技術專家,找到各個行業的重要專家。”
朱方介紹了今年投資的一家氮氧化物企業,投資金額為4500萬元。主要是處理氮氧化物污染的問題,今年在此技術上力合清源共投資了兩家企業。近 3年,國家一直對脫硫技術較為重視,而對硝酸污染認識不足,在投資前也有專家對此技術提出質疑。對此,朱方與團隊親自在清華大學找到了汽車系、環保系、材料系三個系的教授進行咨詢,最終確定此技術的可行性后才進行投資。
當被問及清華科技孵化器中發掘的項目技術與市場化運作情況時,朱方指出,技術創業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在于,很多人技術創業不太成功,很大原因來自于市場運作不足。“所以優秀的科技人員不一定適合做創業,創業到關鍵時候上最需要市場化運作。”朱方表示。
朱方提起曾與“亞洲投資教父”徐大麟的一次談話,徐大麟曾提醒朱方,“技術型人才很容易陷入技術中去。”這句話朱方一直記在心中,在與此類企業溝通時,都會問其技術門檻高低,如何進行市場化,從而保證企業的獨特性和靈活度。
朱方介紹另一家力合清源投資的專注超級電容的高科技企業,可以廣泛應用于公交車、井下礦車等領域,與鋰電池等儲能產品相比具有充電快,壽命長等特點,是新能源中很有發展前景的技術。
“我們投資項目特點主要是按照科技的理念去想問題。”在投資中,力合清源對高科技的理念貫穿始終,在一家海南蟒蛇飼養的公司,我們同樣發現了高科技的元素。朱方稱,蟒蛇是必須食用活體的動物,海南的一位教授研制了特質的香腸成功馴化蟒蛇食用。目前這家蟒蛇飼養公司已達到7萬多條的規模。
高科技企業一直是創投機構兵家必爭之地,當被問及如何面對激烈競爭時,朱方稱力合清源投資的項目,必須是能“睡得著覺”的項目,而不僅僅是憑關系獲得的項目。“科技類項目的評估需要懂行的人,需要技術與財務相結合。科技類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決定了必須是個高增長的企業,不是所謂的新的模式。”朱方解釋。
投資機構與企業是“同居關系” 創業者心態很關鍵
談及對投資階段的選擇,朱方稱,力合一直注重早中期的投資,但目前此類項目估值非常高。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收到市場泡沫的影響,另一方面,一些早期創業對自我評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一些退出壓力較大的投資機構也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朱方對此并沒有表現出太多擔心,他預測:“隨著創業板的估值趨于理性的發展,第三季度會有大幅度的調整。”
朱方建言,創業者的心態也十分重要。中國資本市場的退出機制相對狹窄,很多創業企業未來的目標都是上市,“實際上這是很大的誤區,并購整合肯定會逐漸成為主流。”朱方舉例,力合創投曾將一家企業出售給微軟,當時的收益是12倍左右的回報。
朱方是清華大學工學碩士、荷蘭代爾夫特技術大學工學博士,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副院長。曾在企業從事研究與管理工作,于2002年正式加入力合創投。談及做企業與創投最大的不同,他開玩笑地說,現在與企業是“同居關系”,而不是“婚姻關系。”朱方解釋,企業家想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店,而投資人最終都要退出,不可能永遠陪著企業。但投資人要幫助企業家培養遠大目標的意識。
“中國的企業家也需要受教育,例如江浙的家族企業都是一代代傳下來,很扎實。很多海歸創業做百年老店的理念較弱,創業成功后很多企業家都轉行了。”朱方對中國這種相對普遍的創業思想存有些許遺憾。
同時他指出,很多創業者都轉身去做投資人,相反投資人去體驗做創業者也是很好的事情。他認為這樣有助于項目經理做好投資的工作,也鼓勵投資經理深入企業中。“我常常鼓勵項目經理,如果有機會,要下到企業去干上一兩年,這樣才能體會到做企業的酸甜苦辣。”朱方稱。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