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傳志:民企第一要務是生存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ann 2012-01-04 17:18:1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據《第一財經日報》文章報道,近日,聯想控股董事長兼總裁柳傳志在接受訪談時提到,對于民企而言,生存是第一要務,其次才是謀發展。
柳傳志表示,在2011年,中國政府重點強調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把消費拉動放到了突出的問題,對企業發展是一個好信號。同時, 各級政府在對待各項調整政策還應嚴格執行,以做到公平公正,這才是制度的精華所在。
另外,柳傳志指出,消費領域將是未來大有發展的一個領域。而對于中國企業,尤其是民企來說,首先要把求生存放到第一位,其次才是謀發展。
以下是柳傳志觀點摘錄。
柳傳志:
制度的精華是公平公正
2011年政府特別突出了關于產業結構調整的這個問題,特別提出的是關于把消費拉動要放在一個突出位置,我覺得這不僅對中國企業,對全球企業,都是一個好的信號。如果真的中國能夠用消費拉動GDP的增加的話,這會解決很多很多的問題。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問題,解決了就業的問題,也會解決由于出口過多,世界上多印貨幣,產生通貨膨脹的問題,也會使老百姓更富有,更有購買力,這樣中國就會變成全球消費發展最快的市場。所以這個問題我覺得是特別重要的,希望下邊怎么樣把這事情一步步地更加落實。
比如國家通過降低個人所得稅,也能夠讓收入低的人有更好的收入進入到消費領域去,形成消費拉動;再比如國家能不能給企業讓出一些稅,指明必須是加在低收入員工身上的待遇。
我覺得很多地方政府都在非常注意積極拉動本地經濟的發展,制度、法律也越變越嚴整,但是實行的人范圍還是很寬的,存在一些中小企業創業者有叫天無門叫地不應的感覺。做到公平公正,對誰都能一視同仁,是制度的精華。制度最怕的就是定了以后不能夠很好地執行,而是根據不同的人來執行,這是很頭疼的。不然的話,一個企業垮了,其實是影響一批人。
消費領域潛力巨大
聯想集團經過2009年的虧損和之后的人事與戰略調整,在2011年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僅在個人電腦市場擁有良好的發展勢頭,還全面進入了移動互聯網領域,更加重要的是,聯想集團說到做到和倡導主人翁精神的全球文化已經在公司內牢牢扎根;一個堅實的、國際化的核心管理團隊已經形成,并擁有帶領公司不斷向前的愿景和決心,可以說,聯想集團的國際化已經取得了成功。
而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正在將聯想20多年實業經驗和10多年的投資體會結合在一起,挺進現代服務、化工和現代農業領域,選拔領軍人物,組建團隊,排兵布陣,希望通過新的核心運營資產的構建,尋求其更大的跨越式發展,在多個行業里形成領先企業,貢獻于中國經濟。
我們談到了消費將會成為中國拉動GDP的一個主體,這對聯想的發展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比如聯想控股旗下的Lenovo,我們明確地感到中國的五、六級城市或者農村有多么大的消費能力,在2004年的時候,我們在中國銷售電腦400萬臺,去年在中國銷售電腦是1800萬臺,而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哪里呢?是來自于五、六級城市,就是中國的城鎮,接近農村的地方。在這個地方確實有龐大的消費能力。再比如我們的弘毅投資和聯想投資,也投了若干個吃、穿、用的消費領域,這方面發展的速度非常快,利潤相當不錯,這說明中國消費領域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這里面還有兩個大的空間:第一個就是過去在中國的農村由于土地被限制,土地不能買賣,這樣的話把很多的農民約束在土地上,現在土地可以流轉以后,中國就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了,會釋放出大量的勞動力,這些人有了新的崗位以后能掙更多的錢,城鎮化以后這些人是對消費有很大需求的群體;第二個確實中國政府逐漸開始注意通過減稅等方式讓中國的勞動者能夠有更好的收益,如果政府能夠把更多的稅收讓給消費者,我覺得最起碼這是有空間的,從這兩個角度來講都是很好的機會。
比如像我們做農業食品,我相信在中國有相當大的人群愿意多花代價能吃到更安全、更可靠、高品質的食品,但是為什么以前做不到呢?這里面確實有多種因素,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包括剛才我說的土地不能集中使用,那就沒法保證食品的安全,當這一點能夠解決以后,愿意做長期投資的人、長期建設的人就敢去做這個領域了,不然的話從農業生產到運輸、到冷凍、到加工等這么多過程,每一個過程出了問題都是很大的問題、都是風險。
關于房地產行業,政府希望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就要解決人們有房住的問題,同時也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因為房地產行業不僅事關銀行貸款,和眾多的行業也都有聯系。在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長期以來不如住宅地產的發展,商業地產可能是未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一個增長點,只要多思考,發展路徑還是有的。
民企第一要務是生存 其次是謀發展
歐洲現在問題比較嚴重,關鍵是我覺得它整個的企業家、老百姓上進的勁頭不足,政府本身也沒有制定出長遠的戰略。
中國的形勢還是基本樂觀的。政府還是愿意非常努力來研究怎么把經濟給抓上去,后面還有很大的回旋空間余地。保持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最快的方式當然是投資,但是政府也知道,光投資是不行了,明確提出要以消費拉動,所以基本樂觀這個樂觀就是政策的方向我覺得是對的。措施能有力的話,它就應該是樂觀的。
世界的經濟形勢是在發生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有的時候甚至和政治形勢聯系到一起,民企完全沒法控制。所以對中國的民營企業,第一需要生存,第二需要發展,在生存之中要盡量努力地對未來做出預測,遠的地方可以虛一點,但對一兩年內的中國經濟會發生什么變化進行了解,然后制定出正確的戰略,隨時準備調整。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