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腦洞大開的不只是門禁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merry2013 2015-06-11 06:43:5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以往的個人身份鑒別手段已經和現在社會現代經濟活動和社會安全防范完全脫軌,在安全的角度上看,只有不容易被他人代替,甚至其本人也無法給予授權的身份憑證才能勝任,隨著IT技術的不斷前進和成熟,門禁技術發展與互聯網“情投意合”,使門禁向感應卡、智能卡及多功能卡的方向發展。現在門禁系統甚至可以利用衛星網絡提供全球服務,其科技的高新讓人嘆為觀止。
目前門禁系統技術應用
密碼識別
密碼識別顧名思義是通過輸入密碼的正確性來識別進出權限,優點是操作方便,無需帶卡;缺點是密碼容易泄露,安全性不高,無進出記錄,只能單向控制,按鍵容易損壞,失靈。
卡片識別
卡片識別通過讀卡或讀卡加密的方式來識別進出權限,卡片又包括磁卡和射頻卡。磁卡的優點是成本低,一人一卡,安全性一般,有開門記錄;缺點是卡片,設備有磨損,壽命較短,卡片容易復制,卡片信息會因外界磁場丟失而無效。射頻卡優點設備無接觸,開門方便安全,壽命長,安全性高,有開門記錄,可實現雙向控制,卡片很難被復制。缺點是成本較高。
生物識別
生物識別是通過檢測人員的生物特征來識別進出權限,如指紋識別、人臉識別、靜脈識別等。優點是安全性極高,無需攜帶卡片;缺點是成本很高,識別率對安裝環境和使用者有要求。
門禁控制器又分為控制器自帶讀卡器和控制器與讀卡器分體兩類??刂破髯詭ёx卡器的缺陷是門禁控制器必須裝與門外,部分控制線可能露在門外,無需卡或密碼可以輕松開門,安全性不高;控制器與讀卡器分體的,只有讀卡器的線路在門外,其他控制線均在門內,而讀卡器傳遞的是數字信號,因此,無效卡片或密碼任何人都無法進門,安全性較高。
通訊方式
TCP/IP有線和無線通訊,是目前門禁系統與計算機服務端應用較為普遍的通訊方式,優點是管理中心可以隨時變更,尤其是無線通訊免布線,降低成本,且很容易實現異地管理及與其他安防管理系統集成一體,進一步提高安全性;缺點是系統通訊的穩定性依賴于局域網的穩定,適用于大型門禁管理系統和分散型的單位使用。
人臉識別技術
人臉識別技術是一門融合生物學、心理學和認知學等多學科、多技術(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等)的新的生物識別技術,可用于身份確認(一對一比對)、身份鑒別(一對多匹配)、訪問控制(門監系統)、安全監控(銀行、海關監控)、人機交互(虛擬現實、游戲)等,因其技術特征而具有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在人臉識別研究的早期階段,識別技術主要依賴于人的先驗知識,也就是二維人臉識別方法。20世紀80年代,二維圖像處理技術日趨成熟,在一定約束條件下人臉識別能取得較好效果,但同時也暴露了二維人臉識別技術對環境和人臉姿態變化識別性差等缺點。
現行用于門禁和考勤環境的是一種多光源人臉識別技術,比如海參崴是可見光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可以實現在多種完全對人體無傷害的輔助光源的條件下進行人臉識別,支持PC(Windows/Linux)和ARM/DSP(Linux等)系統環境,現今的算法也已經能夠保證識別率、識別速度、誤識率和拒識率等各項指標的優異性,確保短距離人臉檢測捕捉。
數字化樓宇及手機一卡通
門禁系統的技術發展也離不開數字自動化以及網絡大數據的浪潮,數字化樓宇和一卡通在智慧城市中風生水起,隨著樓宇自動化以及一卡通應用的普及,門禁系統為用戶所能夠帶來的衍生增值價值卻在不斷的增長,門禁系統對于用戶企業流程規范管理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么它們的便捷被廣泛使用的背后透露著什么呢?
帶隨著這個疑問,博世安防系統門禁產品經理黃仲析談到,隨著項目經驗的積累,門禁系統與樓宇自動控制系統契合程度更加緊密,出現了更多更加復雜、更加智能的聯動應用。例如,智能樓宇系統可以在下班時間段收集各樓層辦公區域的人員數量數據來決定是否控制照明系統關閉燈光以及是否針對該防盜報警系統防區進行布防控制;下班之后有員工回來臨時加班時,自動開啟其工作樓層燈光,自動撤防防盜報警系統;火災發生時,顯示所有區域人員名單可以快速鎖定救援對象等功能,既可以實現自動化的智能管理,又能夠為生命財產安全提供更加有效的保護。
另一方面,門禁系統在一卡通系統里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初期的一卡通僅僅是為了實現一卡通用避免在多個系統內重復操作管理持卡人信息。在實際項目中,隨著與客戶的深入溝通以及需求挖掘,發現越來越多的客戶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對于工作流程的管理和持續的改善,單單提供一套一卡通系統并不能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一整套人員管理以及工作流程解決方案將是未來市場發展的趨勢。
手機門禁一卡通
相比其他門禁而言,手機門禁一卡通就顯得靈活豐富,方便快捷,現在用戶幾乎全是智能手機時代。眾所周知,隨著寬帶及互聯網的風靡,和我們日常生活已經息息相關,為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便捷,如智能手機來控制家居,乃至門禁系統。
手機一卡通基于其他門禁優勢體現在哪兒呢?手機一卡通系統支持RE-UIM卡是CPU卡,支持雙向認證,嚴密的加密機制,具有極高的安全性;手機隨身攜帶,用戶無需另外帶卡片,并且手機卡的應用杜絕了以往代打卡及卡轉借他人的現象;手機一卡通支持門禁、考勤、消費等多項子功能,通過手機網線網絡可以實現空中發卡、空中充值,靈活快捷。手機一卡通的使用范圍擴展到任何單位、小區,真正實現了一卡通的通用性;一卡通系統除了總控外,也可設置多個管理分控端,進行不同區域的系統管制和授權,考勤、巡更等系統可共用門禁系統的網絡架構,從而提高系統利用率。
工程商和用戶如何做出最好的選型
隨著感應卡技術,生物識別技術的發展,門禁系統得到了飛躍式的發展,進入了成熟期,出現了感應卡式門禁系統,指紋門禁系統,虹膜門禁系統,面部識別門禁系統等各種技術的系統,它們在安全性,方便性,易管理性等方面都各有特長,門禁系統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那么選擇門禁時該考慮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深圳市中控生物識別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控科技)技術總監仲崇亮給小編這邊作了面面俱到的選型看法,很值得工程商及用戶借鑒。
從產品類型方面選型,如脫機獨立門禁機和聯網門禁機方面。獨立門禁機通過主卡、副卡,或者密碼鍵盤設置進出權限,優點是布線施工方便,價格便宜,缺點是沒有個性化的出入權限管理,沒有進出記錄查詢,僅具備基本的門禁功能,門多時,設置較復雜。聯網門禁機可通過后端服務器的管理軟件設置進出權限管理,設置強大的門禁管理功能和權限,可實時監控進出門禁情況,查詢記錄,門越多,管理越方便,安全性高;缺點是布線較多,價格較獨立門禁機高。
從功能方面選型,從生物識別門禁設備和卡片識別門禁設備,如指紋識別一體機,或讀卡器,安全性極高,且無需帶卡,避免漏鑰匙而無法開門情況,缺點是成本高,對安裝環境和使用者有要求;卡片識別成本低,缺點是有被復制卡片的風險。從帶LCD顯示屏門禁機方面,LCD顯示更易于人機交互,更人性化,缺點時LCD壽命短。
從產地方面選型,中國的門禁產品發展到至今已相當成熟,也許國外的門禁產品也非常成熟,部分國外品牌的穩定性較中國部分品牌好,但并不一定適合中國的實際應用,如價格問題,使用習慣問題等等。又或者部分中國品牌的穩定性會比國外品牌好,因此,具體應用環境根據實際來選擇。
門禁控制器的選配
門禁控制器是整個門禁系統的中樞,工程商如果選擇了合適的控制器,不僅能減少施工難度,節約成本,延長整個系統的使用壽命,而且后期的維護也會相當簡便,因此對工程商來說產品的選型尤為重要。
讀卡器的選配
門禁用的非接觸IC卡(感應式IC卡)讀卡器是門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門禁系統信號輸入的關鍵設備,如果把門禁系統比做一個人的話,讀卡器就好比人的眼睛,關系著整個門禁系統的穩定性。如果一個門禁系統控制器和電鎖都不錯,如果讀卡器的質量有問題,同樣會引起門打不開等情況,影響工程的驗收和使用。
真正的進口讀卡器,技術比較成熟,產品的返修率低,外觀設計比較精美耐看。缺點是:產品的價格昂貴,服務沒有國產讀卡器及時,而且必須使用配套品牌的進口感應卡,進口感應卡也比較昂貴。除非客戶指定使用某個進口品牌的讀卡器,建議使用國產讀卡器,但是一定要選擇國內品質信譽和服務均不錯的廠家提供的讀卡器。
未來發展依然一路高新化
中控科技仲總監認為,門禁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化的發展,更會向云門禁系統的趨勢發展,生物識別技術的置入已成常態,門禁系統正逐步邁入標準化趨勢。
在2014年的北京安防展上,已有部分商家推出云門禁管理,雖然距離云概念產品的推出還具有一定的距離,但隨著門禁控制系統網絡化的技術升級,只要客戶有需求,借鑒于云安防的經驗,云門禁系統也將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NFC時代
隨著時代演變,門禁系統邁向虛擬化及移動性的方向發展。近距離無線通信(NFC)是一項適用于門禁系統的技術,這種近距離無線通信標準能夠在幾厘米的距離內實現設備間的數據交換。NFC還完全符合管理非接觸式智能卡的ISO標準,這是其成為理想平臺的一大顯著特點。通過使用配備NFC技術的手機攜帶便攜式身份憑證卡,然后以無線方式由讀卡器讀取,用戶只需在讀卡器前出示手機即可開門。
移動門禁解決方案是理想的融合平臺。隨著NFC的采用,人們將更有興趣將非接觸式卡片技術的應用擴展到樓宇門禁領域以外,進一步將其應用到IT領域的身份驗證上。門禁安全團隊與信息安全團隊將開始更緊密地合作。手機應用將產生一次性動態密碼或通過短信接收的、基于云的配置模式,從空中發送到手機,這種配置模式消除了憑證卡被復制的風險,并可發行臨時憑證卡、取消丟失或被盜的憑證卡,以及在需要時監視和修改安全參數。這種趨勢有助于改善生物識別模式的經濟效益,它將智能手機變成了儲存模板的便攜式數據庫,可簡化系統啟動,跨多個地點支持無限多的用戶群,消除模板管理所需的冗余布線要求。不過,還需充足的云端安全數據,智能手機才能用來登錄網絡和應用。
立方盧經理還談到,“互聯網+”概念的問世,對于門禁系統的發展是一個機遇,更是門禁系統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傳統產業業務愈加成熟的今天,傳統的門禁系統乘著“互聯網+”這個東風,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的技術,可實現出入人員信息與云端信息匹配及出入信息儲存、查詢、回溯等,做到出入信息完整、可追溯。擺脫服務器訪問和數據處理的瓶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線上和線下一體化。
結語
隨著門禁應用領域的拓展,門禁系統不單單僅僅局限于安防,不同行業的應用需求才是主導,未來門禁可能與打印、復印人事管理等辦公模塊聯動,而門禁與互聯網、手機通信、日常辦公進行有機整合,也將是未來門禁系統的一大焦點。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