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國內外智能交通系統專利分布狀況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5-09-07 14:50:1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智能交通系統(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又稱為智能運輸系統,是將先進的科學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數據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電子控制技術、自動控制理論、運籌學、人工智能等)有效地綜合運用于交通運輸、服務控制和車輛制造,加強車輛、道路、使用者三者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一種保障安全、提高效率、改善環境、節約能源的綜合運輸系統。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主要包括交通信息采集技術、交通信息處理技術、交通管理技術和交通信息服務技術等4個重要領域。
在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的四個技術領域中,交通信息采集技術是實現交通智能化的基礎和核心內容,是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成功實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交通信息處理技術是對采集來的交通信息進行狀態識別、預測或仿真的技術;交通管理技術是對交通信號進行控制,對交通參與者進行管理調度的技術;而交通信息服務技術是使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技術真正的面向用戶,為用戶提供交通服務的技術,是本領域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和發展熱點。
數據統計顯示,全球ITS領域專利申請已超過2萬5千項,其中日本申請量排名首位,前十大申請人中日本企業占據九家,主要是日產、松下、豐田、電裝等公司,十大申請人中另外一家是德國博世公司。總體來說,本領域技術優勢較為分散。
智能交通系統全球專利布局
ITS系統全球專利布局的重點區域是日本、美國、中國、歐洲和韓國。中國市場日益受到關注,日本、韓國、美國等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統的主要申請國家是國外來華申請的主體。
我國共累計受理相關發明專利申請超過7000件,其中,國內申請占89%,來自日本的申請占國外來華專利申請量的一半。東南大學、長安大學、北京世紀高通公司為專利申請量前三名。
智能交通專利技術主題分布
交通信息采集技術
涉及交通信息采集技術的全球專利超過11000項,年申請量趨勢顯示交通信息采集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總量較高,發展穩定;技術集中于日、美、中、韓、德等國家,其中,以日本和美國為優先權的申請數量占總量的50%多;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3600項,增長快速。
在交通信息采集技術中,視頻采集技術專利申請量最大。視頻采集技術主要有運動目標識別技術和車牌識別技術兩種,其中運動目標識別技術主要分為背景差分法、幀間差分法和光流場法;車牌自動識別技術主要包括車牌定位、車牌字符分割和車牌字符識別三個關鍵環節。
交通信息處理技術
涉及交通信息處理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超過2800項,年申請量趨勢顯示交通信息處理領域全球技術研發活躍,申請量呈現階梯上升趨勢;中國專利申請增長迅速,態勢活躍,共檢索到涉及交通信息處理技術的專利申請量為1042件。全球重要市場位于日、美、中、韓和歐洲等地。
交通信息處理技術領域的技術主題主要集中于交通狀態識別技術、交通狀態預測、交通仿真技術三大領域,其中,交通狀態識別是主要的技術方向。國內和國外來華申請在交通狀態識別技術上的申請量遠多于其他兩個技術方向。在交通狀態預測方面,基于貝葉斯算法以及基于模糊聚類和概率神經網絡的交通狀態預測技術已經相對成熟,基于卡爾曼濾波算法的交通狀態預測技術發展比較迅速,而基于粗糙集濾波算法的交通狀態預測技術則處于剛剛起步階段。在交通仿真方面,中宏觀交通預測技術和微觀交通預測技術由于適用的范圍不同,兩者發展速度和程度均相差不多。
交通管理技術
涉及交通管理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超過6100項,年申請量趨勢顯示本領域全球和中國的技術研發都相對活躍,專利申請量增長快速。全球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日本和德國,以日本和美國為優先權的申請數量占總量的近40%,并且這兩個國家在交通管理技術方面也起步較早且發展成熟,該領域也具有很多國際上知名的企業;中國專利申請增長較快,涉及交通管理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超過1400件,國外來華專利申請數量較少。
交通信號控制分支是交通管理技術中主要的研究分支。信號控制系統技術又分為交叉口單點控制、干線協調控制和區域協調控制三種。全球申請量前十名的專利申請人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交通信號控制分支,其在交叉口單點控制、干線協調控制和區域協調控制領域均有涉及,但研發傾向主要集中在交叉口單點控制領域。
交通信息服務技術
涉及交通信息服務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超過1.1萬項,年申請量趨勢顯示交通信息服務領域全球專利申請發展平穩;中國專利申請的增長幅度較大,顯示出在我國交通信息服務技術正在成為智能交通領域的熱點技術,涉及交通信息服務技術的專利申請量超過2200件。
交通信息發布技術是信息服務技術中的主要技術主題。交通信息服務技術中,位置參考專利又分為預編碼位置參考和動態位置參考兩類。在這兩個方面,國外已開展布局,具有一定的專利風險。
全球和國內重點研究方向略有不同,全球重點研究的方向是交通信息采集技術和交通信息服務技術,而國內重點研究的方向是交通信息采集技術。
(來源:國知局研究中心)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