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卡停車場系統用于首都博物館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航行150 2015-09-10 09:13:22 加入收藏 咨詢
![](http://static.dav01.com/site/onlineExhibition/mould1/images/close.png)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首都博物館實行免費制參觀,每天客流量很大,并且大多數是團體參觀的大客車,進出車輛頻繁,很容易造成車輛擁堵情況,對此,藍卡為其量身定制了一整套智能停車場系統。
首都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于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位于北京國子監孔廟內。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項目的立項申請,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
新館是一座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位于西長安街延長線白云路的西側。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停車場系統改造的原因
首都博物館實行免費制參觀,每天客流量很大,并且大多數是團體參觀的大客車,進出車輛頻繁,很容易造成車輛擁堵情況,總結起來原因如下:
一是缺乏有效的出入口管理系統:過去的首都博物館,每個口都是出入口在一起,大客車、小轎車、內部車、外部車輛混進出,整體秩序混亂,車輛無法進行管理。
二是地理位置導致極易擁堵:首都博物館的東門位于長安街轉入不到300米之處,一般來參觀的車輛都從東門進出,屬于3個停車場中使用率最高的出入口,經常造成車輛擁堵問題。
三是保安人員配置存在安全隱患:由于最初首都博物館沒有停車場管理系統,需要保安人員登記記錄時間,每個崗亭至少配有2名保安在車下穿行登記收費等工作,無形中增加成人工成本,加之車輛行駛不規范,存在安全隱患。
首都博物館停車場系統改造措施
一是規范管理每個出入口:分別在博物館東門(管理大型車輛通行)、東南門(管理小型車輛通行)、地下車場(內部固定車輛通行)運用藍卡車牌識別系統。采用一進一出合理的停車布局,制定出適合首都博物館的停車場進出方案。
二是保證最擁堵的東門可以順暢通行:藍卡為保證大車通行,在東門以“一進一出”對開方式安裝產品,攝像機出從機配合使用,“一車一桿”增加了大車及轎車的識別率,車輛的通行速度增加。大車和小車均從中間通行,一臺攝像機控制2臺道閘同時開啟,確保東門暢通無阻。
三是減少人員配置:使用了藍卡車牌識別系統以后大大的提升了車輛的通行秩序,降低了保安人員對車輛的監管,只需要一個人在崗亭出收費即可,既減少了人工成本又消除了安全隱患。
藍卡車牌識別的準確率及硬件識別的速度極大的減少了車輛入場及出場收費時間,降低了道路擁堵,也為整個首都博物館營造了便捷、高效的氛圍,得到應用方及保安的一致好評。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