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大數據時代云存儲的特征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merry2013 2015-12-16 07:08:03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根據IDC預測,全球在2010年正式進入ZB時代,全球數據量大約每兩年翻一番,意味著人類在最近兩年產生的數據量相當于之前產生的全部數據量。爆炸式增長的數據,正推動人類進入大數據的時代。
維基百科全書的定義:“大數據是飛速增長的,用現有數據庫管理工具難以管理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包括:社交媒體、移動設備、科學計算和城市中部署的各類傳感器等等,其中視頻又是構成數據體量最大的一部分。據IMSResearch統計,2011年全球攝像頭的出貨量達到2646萬臺,預計到2015年攝像頭出貨量達5454萬臺。2011年一天產生的視頻監控數據超過1500PB,而累計歷史數據將更為龐大,在視頻監控大聯網、高清化推動下,視頻監控業務步入數據洪水時代不可避免。
安防行業的大數據主要來源于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等大型安防項目。當前,智慧城市建設已成為地方政府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對高清攝像機和智能化監控設備的需求會持續增長,安防行業大數據體量也將成幾何性增長。
大數據考驗云存儲能力
安防行業還沒有真正簡單有效的技術可以通過對視頻的處理來提取出更多結構化的數據。當然這也和很多其他因素有關,例如,攝像機的硬件性能不足以支持高級智能分析技術,對于一個城市來說數以萬計的監控點每天產生的數據量也是驚人的,以現在的技術來說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智能分析的成本過高,甚至超出了數據所帶來的價值,這些都導致了安防行業大數據無法落實到底。
從目前大部分的安防系統架構看,安防大數據的傳輸渠道主要是網絡,一般都采用聯網匯聚、分級存儲的機制,網絡一般為千兆網,存儲也以一般的磁盤陣列存儲為主。為了適應安防信息整合,安防數據分析和信息挖掘的需求,安防系統逐步傾向于互聯、整合,而安防數據信息也逐漸的匯聚和集成,出現了萬兆網絡集中匯聚管理。這對安防存儲提出個更高的要求。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云計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云存儲這一全新的概念,就是利用集群技術、網絡技術、分布式文件管理等技術,將云分布的不同類型的存儲設備協同工作,是一種存儲兼顧管理的存儲體系,為平安城市所需要的共享信息資源提供服務接口。使得視頻監控系統變成云服務應用,從而提高系統海量視頻數據的處理性能,以及整個系統容量的擴展。
有利應用將是大數據的云存儲服務特征
從目前多種云存儲的方案中可以明顯體會到,云存儲本身并非某一特定的技術路線,而是一種具有典型特質的存儲服務方式,即可以明確地指出云存儲是一種服務,而非某種單一的技術。云存儲的服務就屏蔽了大量的技術細節、功能特點等繁瑣的實現原理,做到無論其構成如何復雜、系統如何龐大,其服務方式始終是具有共性和可描述的。
那么云存儲的服務可以描述為是統一、靈活、安全的存儲服務。統一體現在對云存儲內部的多種存儲技術、多種存儲設備形態的屏蔽。通過軟件的統一整合向用戶提供唯一的服務獲取出口,具體可以體現為唯一訪問IP、唯一的管理界面、唯一的操作方式等等。
靈活則體現在從云存儲獲取服務時的自由度上。用戶使用云存儲服務,將自己的數據寫入云存儲,可做到需要多少容量就獲取多少容量,不受限于底層存儲設備的規格限制。這個就需要云存儲系統在容量分配時能夠做到足夠的精準,同時對調整的要求也要足夠靈活。
安全體現的是云存儲提供可靠保障的能力,對不同的數據可以提供不同的安全級別保障,差異化服務。視頻監控數據體量龐大,因此常有不同的存儲周期要求,不同的存儲周期對于數據的完整性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云存儲系統提供存儲安全保障的能力應該匹配實際項目的需求,在項目成本控制和安全級別要求上達到平衡和共識。
更重要的如何更有利于應用,如果說傳統存儲的關鍵詞在于性能和可靠性,那么未來存儲將更注重對感知一詞的實現。存儲應該更為智能,更了解應用需求和數據生命周期。很明顯,感知更符合大數據對于存儲的需求,大數據最根本的要點在于挖掘數據價值,那么從存儲的角度講,就是需要將系統做的更為智能,不僅是需要根據冷熱程度將數據存至不同的介質上,更需要按照數據從創建到銷毀的整個過程進行管理,并且依據系統中應用需求動態的調整存儲策略。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