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小區=沒有安全保障?No!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作者:海康威視 曾杰 編輯:航行150 2016-02-29 11:01:41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意見的印發,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與熱議。
已封閉小區將逐步打開,你最擔心哪些問題?我們先看一組調查數據。
根據2月23日搜狐調查的數據來看,民眾最擔心的還是安全隱患的問題。但是,“開放式的住宅小區”,是否一定沒有安全保障?答案是否定的。
打開小區并不意味著到處拆墻
同濟大學副校長、上海世博會總規劃師吳志強教授昨晚接受《新民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文件中提及的“封閉住宅小區”并非指所有的城市社區,而是指綿延數千米甚至面積超過幾平方公里的“超級單位大院”和“超大小區”或者“超大樓盤”。
對于現存的90%的“小”小區來說,現有的小區圍墻都不用進行拆除,而對超大型的社區來說,也可以通過對大型社區進行分割,在分割后的組團內進行圍墻和安防設施的建設,既能滿足政策要求,對社區居民的安全和私密性不會有絲毫的影響。
這樣的動作無疑會增加社區的周界防范設備,但是對物業也提出了新的管理要求——中心對多個子社區/組團的管理模式的革新。海康威視社區聯網的解決方案,可以有效的匹配社區級聯和中心管控的模式,極大的節約單個組團內的中心投入并提升物業總部對組團的管控能力。
海康威視社區聯網方案
商業發展與道路安全的和諧共存
許多街區的開放將帶來大量人流及客流,住宅開發逐步商業化,新建樓盤房產商提高商業業態比重。同時會消除物業的最后一公里,消費型服務直達用戶,將意味著大批的O2O運營服務大行其道。
但在這樣的物業環境中,需要對外來車輛的停放管理和緊急事件的發現和處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康威視解決方案提供了在社區道路上的違停占道球的應用場景,對外來車輛的違規停放進行有效報警和管控。同時通過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和視頻、報警、單兵各個系統中的聯動,對于公共區域的入侵、徘徊等異常行為快速發現,實現快速響應、處理。
海康威視社區違停球
同時基于多年的社區和商業業務場景的結合,海康威視可以為地產商和物業提供更好的業主服務體驗,O2O應用和客流統計價值。
社區防控圈后移,住宅管理成趨勢
很多的高端樓盤現在就已經拋開了社區的外圍管理,而在住宅樓的內部提出了酒店式大堂、管家式的安保服務的類寫字樓的樓內管控的概念,通過大廳內的保安、物業人員,結合人員通道、梯控和訪客登記,為業主提供VIP式的體驗和全面的人員管控。此類樓盤模式在政策實施后也會面臨一波爆發。
海康威視智能樓宇解決方案,通過門禁、人員通道、梯控和訪客,停車場系統的聯動,實現業主的一卡式精準管控,并提供給訪客自助預約的良好體驗。
海康威視智能樓宇:門禁一卡通,梯控和訪客的聯動
家庭安防,螢石堅守最后防線
有網友表示,拆掉小區圍墻就像是拆掉了“安全感”,居民財產安全似乎少了一層屏障,而家居安全防范做為最后的防線,其重要性或將提升到新的高度。
通過在手機上對螢石終端的報警和視頻接收,完美實現家中安全防范和溝通交流,杜絕盜竊等異常闖入。
螢石家庭安防
除社區安防和家庭安防以外,海康威視平安城市解決方案也將為治安升級提供更多保障。無人機、全景鷹眼、槍球聯動設備、道路及人員卡口、物聯網感知設備等智慧感知終端,將構建空中與地面相結合,動態與靜態相配合的智能化空間網絡防控體系。
同時,將智慧感知前端所采集的海量數據,納入整個平安城市的大數據分析系統中,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和深度挖掘,將整個安防系統應用模式由案件發生后的被動追溯轉變為主動預警和預防,從而保障公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