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污染,顯示界一次經典的“入坑洗牌”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編輯:杜鑫 2017-08-10 09:13:57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有人說,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又一個坑,當你跳出這個坑,你也就進入了另一個坑。當一個接一個坑跳完,那么,恭喜你,你成功了!
剛剛走過一撥低質、價格戰的大坑,還沒完全爬出來,隨著國家綠色發展的要求,戶外顯示行業再度迎來一個大坑——戶外廣告限令。這其中一項重大的原因,自然便是所謂的“光污染”,而這光污染的依據,并非是多么專業的數據說明,誠然也并不需要那么多看似有理有據實則無甚作用的數據說明。其依據只是一點:過于明亮的戶外大屏加上不斷切換畫面的閃爍感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而對于顯示行業來說,這一次看似“無辜”的“蓋帽”或許能給予顯示行業一些新的思考——戶外大屏定制化以及應用落地的前路究竟在何方?
在上游市場,OLED、QLED的新材料開發研究成為其發力超車,取得行業領導者位置的依據。而除開OLED、QLED、COB、Micro Ledy等新材料開發,以及顯示產品飽和度、亮度、對比度、分辨率等參數的不斷提高,多功能的集成化發展,以及在便攜化需求下,產品的輕、薄等特性,在如今的顯示領域并未出現過于明顯的創新項目。而在多數場景下,多功能集成化的創新對于戶外應用領域的普及并沒有太大的作用,難以發揮特色。重要的是,基于顯示播放的幾大基本特性如何在以播放顯示為主的戶外場所發揮最大的作用。
跨過以往單色LED燈珠的霓虹燈裝飾的門面標牌,進入到全彩LED顯示領域,在上一階段的LED顯示行業,“高亮”乃至“超亮”成為了決定顯示行業高品質的一大標準,讓顯示產品逐漸發展到人眼能夠清除識別的亮度水平。而隨著行業發展,多數企業以及需求方意識到:人眼在室內暗環境下面,近距離、長時間注視高亮度的顯示屏,常常會使人感到刺眼,甚至造成眼睛酸痛、流淚和視力降低。甚至嚴重的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人眼損傷!那么,此時的顯示行業,又將如何發展?
作為簡單粗暴的方法,一味追求高亮的確能夠讓我們的顯示內容更為清晰。然而,對于內容的關注顯然不僅僅只有“高亮”才能讓關注度更高,有研究表明,人眼對于色彩的感受,要大于對亮暗的感受。一般來說對比度越大,圖像越清晰醒目,色彩也越鮮明艷麗;而對比度小,則會讓整個畫面都灰蒙蒙的,人眼也不容易分辨。另外,對比度對于動態視頻顯示效果影響要更大一些,由于動態圖像中明暗轉換比較快,對比度越高,人的眼睛越容易分辨出這樣的轉換過程。所以,在戶外環境中與其一味追求的高亮度造成光污染,也許增加led顯示屏的對比度從而提高圖像的可識別性是更為可行的方法。在同等亮度下,對比度越大,顯示的圖像層次感越強,越生動,消費者也會有更清晰的觀看效果。
當然,除了顯示屏的對比度之外、色彩飽和度、分辨率、灰度、刷新率等關鍵因素也影響著人們對于內容觀看的舒適度以及清晰度。另外,也有不少企業廠家提出了可隨環境進行亮度調節的顯示產品,也有企業提出對于封裝技術的改良。無論何種方法,作為顯示行業必須要考慮的便是打破以往戶外顯示“亮度為先”的思考,站在使用者以及對環境改善的角度,再來看顯示產品的內容、形態、效果等方面的設計。方才能在智慧化、綠色化的未來發展中有著一席之地。
戶外廣告限令的公布可以說給了行業低端企業一個大大的巴掌,讓多數“技術尚可,眼光欠佳”的低端局廠家紛紛入坑,同時也是給了以價格為主的招標者的一大警告:追名逐利請往他處,品味尚可請到這來。洗牌晚期,這個屬于高端廠家和高資本階層的游戲,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玩的。
至于空間美化布局等因素,則是城市規劃者們的事了,與廠家們的關系并不太大。不得不說,光污染這個大坑,挖的實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