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 | 對于sE V7 BFG話筒的“嚴肅”小總結
來源:音頻應用 編輯:小月亮 2020-08-02 16:46:08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PART 01
綜合印象
______
它具有成為經典的特質
在sE這一條成熟的產品線中,我們可以看到sE充分考慮到了話筒制造與用途的直接對應。它們針對麥克風各自用途的設計,使得我們不需要再去深究某一款話筒的眾多電聲特性以及構造,從而可以直接放心地在對應的對象上使用(比如V Beat、 V Clamp)。但是這篇文章的主角sE V7,卻是V系列里面最像是“經典話筒”的。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們都知道U87、SM57、MKH416這些經典話筒的一大特性就是泛用性。它們在錄制什么樣的聲音時,都能夠呈現出穩定的發揮,同時皮實耐用、養護起來相對容易。而sE V7也具備了這個特征。在近一年的頻繁使用當中,我們發現無論是在錄音棚中,還是在現場擴聲的環境下;無論是在錄制人聲, 還是錄制吉他、軍鼓一類樂器,sE這款話筒都是可以輕松地勝任的。一款話筒,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就是在錄音師或者樂手/歌手與它互動的時候,它能夠給你可靠而充滿驚喜的表達,久而久之,就建立了一個“可靠”的印象。下面我會從幾個技術性比較強的特點來看它為什么具有可以成為經典的特質。
PART 02
自身優勢
______
有利于拾音的各種特性
01
寬闊的頻響和可控的近講效應
最開始我其實并沒有特別在意官方的頻響曲線指標當中的不同距離的頻響一項,而是在看到了它的頻響曲線以后馬上產生了一個反應:它與我手上的森海塞爾的MKH8060話筒的頻率響應曲線有著非常相似的傾向性。所以我立即使用一個PreSonus的Sceptre S8同軸音箱(接近于一個有指向性的點聲源)對它們進行了試錄回放對比測試,當然,在測試中還添加了作為參照的Shure SM57話筒。
我把它們都放在30cm的距離上進行試錄。在多個測試音頻片段的對比中,我發現,它的音色取向確實和8060話筒有著一致的高度,就是有一個很大的區別:8060在這個距離上已經產生了能夠明顯感受到的近講效應,而sE V7的錄音還與原聲保持著高度的一致。對比中sE V7有著SM57所不具備的清晰的高頻,這可能是V7的鋁制音圈所帶來的優勢。這使得sE有了“酥脆”的清晰的聲音特質。
而在仔細觀察官方的各頻率指向性曲線、各距離頻響曲線之后,可以驚訝地發現在15cm的時候它呈現出了一種非常適用于錄制人聲的頻率響應,中低頻、高頻有一些溫和的提升,而低頻自然地滾降。
這說明,它的近講效應并不是很明顯,這對于一個超心形指向的話筒(非常接近于8字)而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因為在現場擴聲和在不良的聲學條件(比如個人用戶的家里)錄音的情況下,強指向性和近距離拾音都能夠非常好地幫助使用者降低環境中干擾因素的影響。
然而,一般的強指向性話筒都有嚴重的近講效應(比如說對比中的8060),而只有全指向性的話筒沒有近講效應。這就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來說,較強的指向性與近距離拾音成為了矛盾的因素。而在sE V7中,微弱的近講效應使得它的近講效應成為了一種可控的因素,甚至是歌手發揮的工具。同時使它保持了超心形的指向性,使它成為一個適合近距離拾音的強指向性話筒。
02
優異的離軸響應與“較難”的回授建立
這一部分就是sE V7最大的優勢了。對于已經成為經典甚至是“標準”的同類產品而言,sE V7從低頻端到8k以下的部分都保持了非常好的超心形指向性。這使得它在舞臺上不會因為串音影響了其他部分的音質。而在錄音棚當中,這一個特性使得它能夠成為一個非常理想的小軍鼓話筒(后來的V7x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不會使得離軸的鼓的其他部分產生某些同類產品會產生的離軸染色。
而在一次現場的使用中,我驚訝地發現它對回授的抑制的能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與它的某大廠的經典產品一同使用一個相同的話放設置的時候,該經典產品已經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回授,造成了嘯叫,在增益衰減了10分貝之后,嘯叫才被抑制住,但是信號電平已經非常不足了。然而在這次應用中,sE的穩定性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在現場擴聲的環境中,嘯叫問題的出現對于FOH還是擴聲組的成員來說都是壓力很大的一件事。而sE V7可以很好地使得擴聲成員免受這種問題的困擾。
在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sE V7的離軸抑制是相當優秀的。在之后的很長時間的使用過程中,sE在不同的環境之下都展現出了可靠性,同時很好地抑制了房間混響,找好角度,就可以使得早期反射聲對錄音造成最小的影響。
PART 03
與其他設備易于協作
______
01
與動圈話筒inline放大器
—噪聲的有效控制
之前我購買了sE的DM1動圈話筒inline放大器。但是我購買并不是為了搭配sE V7,而是為了搭配“聲名遠揚”的Shure SM7B在便攜的AudioFuse聲卡上使用的。在之前單獨使用聲卡上的話放時,如果想要達到一個比較理想的電平,就需要把話放開到接近60分貝的增益。而聲卡集成的話放雖然提供了超過70分貝的增益,但是在增益開到超過50分貝時,我們就可以聽到非常明顯的由話放的高增益帶來的噪聲了。在使用了DM1之后,噪聲問題得到了較好的解決,但是聲音狀態還是不太理想。對于sE V7來說,搭配使用DM1之后可以盡量少地使用到聲卡自帶話放的高增益部分,減少噪聲和產生令人不愉悅的失真的可能。這樣使得sE V7可以在話放采取比較低的增益設置的情況下,得到在動圈話筒中難以尋覓的寬頻響以及在聲卡自帶話放高增益情況下難以得到的低噪聲。這兩點對于獲得“干凈”的聲音而言至關重要。
02
降低話筒放大器“壓力”
這里必須要說一說Shure的SM7B。雖然目前錄音用專業聲卡或者是數字調音臺接口箱上面的話筒放大器的質量已經不差,且能提供的增益大小足夠配合SM7B使用,但是我們發現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很多做個人播客(Podcast)的個人用戶在使用了SM7B的時候認為聲音實在差強人意,并不像是人人口中的經典。這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個歷史問題。在SM7(SM7B)誕生的年代,錄音工作室或者是現場擴聲使用的話放都是基于B類或者AB類放大器設計,也就是所謂的“推挽式放大器”,同時在輸出端一般都有音頻變壓器(有的甚至在輸入端都有音頻變壓器)。這類的技術使得當時的話筒放大器可以很容易達到較高的噪聲指標,但是往往會帶來更多的失真。尤其是在高增益的階段,這些話放會帶來非線性的特征,“給信號添加諧波”。當SM7(SM7B)與這類話筒放大器一同使用的時候,很明顯會使得聲音具有大家都在追求的溫暖感。而在現在的放大器設計中,無變壓器的純A類放大器越來越傾向于成為主流,而這會使得SM7B的頻響“透明”地表達到錄制的音頻當中,而SM7B具有特征性的頻響確實會在聆聽過程中顯得不夠理想。
對于sE V7而言,其具有一個更寬的,非常接近于大多數電容話筒的頻響范圍。這使得其并不依賴帶有某些諧波特性的話筒放大器來與其配合就能夠達到很好的錄音效果。在實際的應用中,我發現sE V7并不“挑話放”,在眾多的平臺上,都能夠顯示出非常良好的一致性。更高的靈敏度降低了話筒放大器的壓力,而更寬的頻響范圍和清脆干凈的聲音特色使得它給予了它所錄制的聲音很大的處理空間。
PART 04
廣泛的實用性
收到sE V7 BFG話筒之后,我對其在各個場景下進行了實驗。在近一年的使用過程當中,我發現V7話筒泛用性十分好。
01
人聲的拾取
在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在拾取人聲的時候與傳統的動圈話筒有非常大的不同,最明顯的特征就在于高頻細節的還原上。我們往往在錄音棚當中更加傾向于使用LDC來拾取人聲的原因就是,LDC能夠很好地還原甚至是夸大人聲中的中高頻細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磁性”。sE V7相比于其他的動圈話筒,對人聲的磁性可以做到非常好的還原,使得聲音更具有“空氣感”,而不是呈現出更為常見的壓抑的聲音特質。尤其是在加入了大量的混響之后,大多數動圈話筒的聲音如果不經過妥善的處理都會顯得渾濁不堪。而對于個人用戶(例如唱吧用戶)而言,妥善地對人聲進行后期處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都肯定會添加過多的混響,這個時候sE V7良好展現的中高頻細節就會很好地防止錄音變得渾濁,“像澡堂子”。但是sE V7所拾取到的人聲與電容話筒所拾取到的人聲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它并不會傾向于對聲音中的諧波部分產生強調的效果,同時也不會像很多大振膜話筒那樣讓人聲顯得肥厚、夸張。如果用形容詞來形容sE V7所拾取的人聲的話,我會說它“緊致而富有光澤”。這對于人聲錄制顯然是理想而又不隨大流的。
02
樂器的拾取
sE V7拾取各類樂器的能力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無論是瞬態類的聲音(小軍鼓/ B-Box),還是撥弦類的樂器:吉他,或者是動圈話筒的傳統陣地:吉他音箱,甚至是長笛這樣的樂器,它都能夠很好地拾取。它并不會給聲音帶來非常明顯的染色,傾向于對聲音進行更忠實的還原。特別是對于吉他而言:它的近講效應特點和原生的低頻滾降使得在拾取吉他這類樂器的時候反而能比我們慣用的小振膜話筒更容易得到一個干凈的、沒有過多低頻嗡鳴但是又甜美的吉他聲音,因為它更不容易受到某些吉他共鳴箱(尤其是低價吉他)的低頻共鳴的影響,同時對于吉他的諧波特性又能夠較好地還原,這對于后期的混音而言無疑是相當理想的。與很多小振膜話筒的優勢相比,它能夠在已經產生過多的近講效應之前,更加接近吉他的弦,從而可以通過擺位得到一些更加有趣而富有變化的結果。
03
動效的拾取
在一次Foley Session中,我大膽地使用了sE V7話筒并且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在錄制whoosh類效果的時候,它的防噴罩可以在不限制表演活動空間的情況下很好地抑制氣流的直接沖擊,同時避免了低頻過多的情況。而在近距離拾取較小聲壓級的打擊類效果時,我選擇擰下話筒的防噴罩,它對細節的還原非常令人驚訝,同時還避免了聲音中一些不理想的諧波受到夸大,使得擬音師可以將注意力專心在表演上,而錄音師可以對所錄制的聲音進行精細的調節。我相信對于動效錄音而言,sE V7絕對可以勝任,并且非常值得嘗試。
PART 05
總結
從各種角度來看,對于近距離拾取單一聲源的應用場景而言,sE V7幾乎可以說是“萬能”的。尤其是對于個人家庭用戶而言,它的高性價比和可靠性使得它可以成為個人制作中的“好伙伴”。
作者 | Sumit Audioworks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