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關注:青島嶗山如何打造社區“智理”新模式?
來源:云天勵飛 編輯:lsy631994092 2020-09-25 09:11:34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近日,青島日報官網發布文章《青島嶗山如何打造社區“智理”新模式》,報道了云天勵飛助力嶗山公安分局成功打造智慧安防社區的情況。一起來看看嶗山的“智安”小區是如何建成的吧。
青島日報官網對青島嶗山智慧社區建設情況的報道
一個小區的攝像頭抓拍到重點人員,系統立馬通知周邊小區,并上報派出所和公安,相關部門立馬作出反應,防患于未然。
這不是電影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青島嶗山的事件。
自今年3月嶗山“智安”社區系統啟動以來,已在試點小區成功預警各類重點人員和敏感事件110余項 ,并及時推送到派出所核查處置,社區“打防管控服”精準化效果顯著,居民群眾安全感得到進一步提升。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立體化、法治化、專業化、智能化水平”的戰略部署后,嶗山分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創新,以“勇當全省排頭兵、爭做全國領頭雁”為定位引領,抓住社區警務這一基礎工作,將警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社區警務充分融合應用,著力打造社區安防“智治”新模式。
目前,嶗山分局已與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云天勵飛攜手,圍繞“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在青島市率先建成東城國際、石老人花園、錦園北區三個試點“智安”小區,初步實現了社區“打防管控服”精準化效果 。
數據能共享的共享,前端缺什么補什么
過去,智慧社區的建設主要由公安主導,但若僅依靠公安建設,智慧社區的建設速度極慢,而且成本居高不下。嶗山公安在充分調研論證后,確立了“公安主導、開放共享、平安聯創”的思路,并采用“物管平臺打通”加“公安投資自建”的模式,解決了投資規模有限和建設任務緊迫之間的矛盾。
具體的做法是,根據各小區治安防范基礎水平的不同,將各小區劃分為“優質型小區” 、“良好型小區” 和“一般型小區” 。面對不同類型的小區,采用“數據能共享的共享,前端缺什么補什么”的方法,構建起一張全息感知網。
優質型小區,以海爾東城國際為例,其特征是小區建有先進的智慧物管平臺,原有視頻圖像、人臉采集等設備覆蓋全面、物聯網數據豐富。該類型小區的建設重點是獲取小區數據資源,因此只需通過社區管控平臺接通其物管平臺,無需建設小區內部的前端設備,只需在小區外圍配套部分公安專用設備即可。
良好型小區,以石老人花園為例,其特征是小區建有傳統物管平臺,視頻監控、人臉識別門禁等設施運轉狀態良好。社區管控平臺在獲取其物管平臺圖像數據的基礎上,著力消除覆蓋盲區,彌補采集缺項 , 在小區內外對各類前端設備進行補點建設。
一般型小區,以錦園北區為例,其特征是小區呈開放或半開放式,技防設施建設零散、欠缺管理。嶗山分局將此類小區作為重點,直接在社區內部及其周界布建全覆蓋、全要素的前端采集設備。
經過前期試點,在云天勵飛的技術支持下,東城國際、石老人花園兩個小區向嶗山分局共享了464路高清視頻,162路人臉抓拍機、59路車輛(牌)抓拍機、16路人臉門禁,為政府節約了投資,縮短了建設周期,充分證明了共建模式的優勢 。
云天勵飛的智慧安防社區建設思路
修渠建道,打通物業、公安數據池
建設智慧社區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提升單個小區的智慧化水平,而是在此基礎上,構建服務社會治理的一張網 。因此,打通各個小區之間,以及小區物業與公安之間的數據,就顯得尤為重要。
過去的智慧社區建設,僅注重單點的智能成果,一個個社區猶如一個個孤立的池子,無法形成聯動。
比如,某小區的攝像頭拍攝到了可疑人物,小區只能讓小區保安多加提防,但無從考證可疑人物的身份。但若能將小區物管平臺與公安的社會治理平臺打通,公安的平臺可運用市局賦予的前科人員等公安專業資源庫,開展數據治理,并與網格社會治理、社區物業服務共享數據產品,開展聯動共治。
如今,借助云天勵飛的技術力量,這樣的聯動共治機制已經成為了現實。據了解,嶗山公安已經打通社會治理平臺及小區物管平臺,建成了信息“推送-反饋”的互動機制 。
將各平臺打通后,網格員、小區物業采集到的人員、車輛等信息,能夠更高效同步公安;同時,分局還能將公安管理的數據經過脫敏后,反哺給政府部門和小區,真正實現數據的共享。
如此一來,不僅數據得到有效互通,而且多維度、多要素的數據碰撞后,還能產生更大的價值,能夠極大地提升實戰應用的效果,真正實現公安機關、政府部門和小區物業齊抓共管、協同共治的工作局面 。
云天勵飛為嶗山公安分局打造的智慧安防社區系統
著眼實戰,發揮“智治”新能效
建好了平臺、打通了數據,智慧社區就一定能擁有“智慧”么?
不少智慧社區的建設方都落入了一個相似的“陷阱”,認為只要有了平臺、打通了數據,智慧社區就建成了。但實際上,他們都欠缺了對“實戰應用”的考慮,只建成了一個看似智能的社區。
嶗山分局在建設伊始就明確了智慧社區的實戰屬性 ,抓住人、車、物、組織等智安管理要素,與云天勵飛合作,開發了數字孿生社區、感知信息、檔案管理、智能研判、智能布控、智能預警、社區服務和信息聯動等8大功能模塊 。
“數字孿生社區” 模塊可實現社區內人、戶、組織、采集前端等各類信息的可視化呈現,社區民警可以從俯瞰視角,整體把握社區情況,為社區管理、打擊破案、布控抓捕等工作提供情報支持。
“感知信息” 模塊匯聚了前端采集的人臉、車輛等實時數據,為民警辦案提供了基礎信息支撐。
“智能布控” 模塊可對在逃人員、涉案車輛等目標進行全息布控,一旦發現這類目標的蹤跡,系統馬上可將行蹤推送到派出所或民警的警務通APP,民警可立即采取偵控或抓捕措施。
“智能研判” 模塊是對社區內人群活動規律分析的應用結果,包含“陌生人管理”、“群租管理”等子功能。若某單元樓陌生人出現的頻次過高,系統可判斷該單元可能存在非法日租的隱患,民警可據此前往核實。
“智能預警” 模塊可對重點人員的敏感行為進行分析并預警,例如,若出現涉賭人員異常聚集,系統即可對嫌疑情況預警。
“信息聯動” 模塊可與社區物管、網格化社會治理等平臺對接,實現預警信息“一鍵推送”,有效降低非案件類警情。
“社區服務” 模塊是服務民生反哺社區管理的各類應用,包括“老弱關懷”、“社區尋人”等子功能,可對獨居老人連續多日不外出等異常情況發出預警,方便社區網格員或物管人員及時上門探望或通知家屬。
三年,實現社區“智治”全覆蓋
“嶗山分局聯合云天勵飛打造的智慧社區,靈活多樣,能根據社區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 在提到云天勵飛為嶗山公安分局打造的智慧社區試點項目時,一位社區治理的一線工作人員贊不絕口。
社區的網格員和居民也對智慧社區的建設成果贊賞有加。
一位網格員表示:過去他們需要挨家挨戶上門登記信息,不僅工作強度大,而且常常出現信息的錯漏,信息的更新也不夠及時;如今智慧社區有了智能感知、智能研判等功能,系統可以直接分析得出高頻出現且未登記的人員,這極大地減輕了他們的工作負擔。不少居民也向記者反應:“住著比以前更放心了。”
目前,嶗山分局與云天勵飛建設的三個試點“智安”小區,在“打防管控服”方面,已經頗有成效。下一步,嶗山分局將認真總結先行試點小區的建設經驗,加強平臺建設實戰應用研究拓展,力爭通過3年努力,實現社區“智治”全覆蓋 。
據了解,云天勵飛是一家擁有AI算法芯片化能力的數字城市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在公共安全和城市治理領域,云天勵飛是AI界的領頭羊,其打造的全球首套動態人像識別系統“深目”,可實現“億萬人臉,秒級定位”,已經幫助多地警方破獲案件,其中不乏陳年舊案。
針對社區的智慧化治理,云天勵飛推出了智慧社區綜合應用管理平臺“深跡”。經過試點打磨后,“深跡”已形成一款標準化產品,能夠迅速應用到其他需要進行智慧化改造的小區 。
值得一提的是,“深跡”是一款在實戰應用中打磨出來的產品。
2019年,云天勵飛與青島嶗山公安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并攜手成立智慧警務聯合創新實驗室,在智慧警務、視頻結構化、警務大數據等方面展開深入合作。
“深跡”是云天勵飛與嶗山公安合作探索出的一項重要成果,青島嶗山的三個試點“智安”小區,也是“深跡”首批落地的三個小區 。
云天勵飛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在幾乎所有城市都在建設“智慧城市”,但智慧城市的范圍很大,就像海洋,而想要治理好海洋,還需從各個小河流開始,社區就是“小河流”的典型代表,這也是云天勵飛打磨“深跡”的初衷。未來,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化將成為趨勢,云天勵飛也愿意為此積極貢獻自己的力量。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