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嵌入式處理器的類型
來源:天嵌科技 編輯:小月亮 2019-08-30 20:06:30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自微處理器的問世以來,嵌入式系統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嵌入式處理器毫無疑問是嵌入式系統的核心部分,嵌入式處理器直接關系到整個嵌入式系統的性能。通常情況下嵌入式處理器被認為是對嵌入式系統中運算和控制核心器件總的稱謂,目前世界上具有嵌入式功能特點的處理器已經超過1000種,流行體系結構包括MCU,MPU等30多個系列。
根據現狀,常用嵌入式處理器可以分為:嵌入式微處理器(MPU)、嵌入式微控制器( MCU)、嵌入式DSP處理器、嵌入式片上系統、FPGA處理器等幾大類,其中更檔次的8/16/32/64位微控制器應用最為廣泛。
1、嵌入式微處理器(MPU)
嵌入式微處理器的基礎是通用計算機中的CPU。在應用中,將微處理器裝配在專門設計的電路板上,只保留和嵌入式應用有關的母板功能,這樣可以大幅度的減少系統體積和功耗。為滿足嵌入式應用的特殊要求,嵌入式微處理器雖然在功能上和標準微處理器基本是一樣的,但是在工作溫度、抗電磁干擾、可靠性等方面一般都做了各種增強。嵌入式處理器目前主要有Power PC、68000、MIPS、ARM系列等。
2、嵌入式微控制器( MCU)
嵌入式微控制器又稱單片機,就是將整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塊芯片中。嵌入式微控制器一般以某一種微處理器內核為核心,芯片內部集成ROM/EPROM、RAM、總線、總線邏輯、定時/計數器、看門狗、I/O、串行口、脈寬調制輸出、A/D、D/A、Flash RAM、EEPROM等各種必要功能和外設。
和嵌入式微處理器相比,微控制器的最大特點是單片化,體積大大減小,從而使功耗和成本下降、可靠性提高。微控制器是目前嵌入式系統工業的主流。微控制器的片上外設資源一般比較豐富,適合于控制,因此稱微控制器。目前MCU占嵌入式系統約70%的市場份額。近來Atmel出產的Avr單片機由于其集成了FPGA等器件,所以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勢必將推動單片機獲得更高的發展。
3、嵌入式DSP處理器
嵌入式DSP處理器(Embedd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EDSP),DSP處理器是專門用于信號處理方面的處理器,其在系統結構和指令算法方面進行了特殊設計,具有很高的編譯效率和指令的執行速度。在數字濾波、FFT、譜分析等各種儀器上DSP獲得了大規模的應用。
DSP的理論算法在70年代就已經出現,但是由于專門的DSP處理器還未出現,所以這種理論算法只能通過MPU等由分立元件實現。MPU較低的處理速度無法滿足DSP的算法要求,其應用領域僅僅局限于一些尖端的高科技領域。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發展,1982年世界上誕生了首枚DSP芯片。其運算速度比MPU快了幾十倍,在語音合成和編碼解碼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至80年代中期,隨著CMOS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第二代基于CMOS工藝的DSP芯片應運而生,其存儲容量和運算速度都得到成倍提高,成為語音處理、圖像硬件處理技術的基礎。到80年代后期,DSP的運算速度進一步提高,應用領域也從上述范圍擴大到了通信和計算機方面。90年代后,DSP發展到了第五代產品,集成度更高,使用范圍也更加廣闊。目前最為廣泛應用的是TI的TMS320C2000/C5000系列,另外如Intel的MCS-296和Siemens的TriCore也有各自的應用范圍。
4、嵌入式片上系統
嵌入式片上系統追求產品系統最大包容的集成器件,是目前嵌入式應用領域的熱門話題之一。SOC最大的特點是成功實現了軟硬件無縫結合,直接在處理器片內嵌入操作系統的代碼模塊。而且SOC具有極高的綜合性,在一個硅片內部運用VHDL等硬件描述語言,實現一個復雜的系統。用戶不需要再像傳統的系統設計一樣,繪制龐大復雜的電路板,一點點的連接焊制,只需要使用精確的語言,綜合時序設計直接在器件庫中調用各種通用處理器的標準,然后通過仿真之后就可以直接交付芯片廠商進行生產。由于絕大部分系統構件都是在系統內部,整個系統就特別簡潔,不僅減小了系統的體積和功耗,而且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提高了設計生產效率。
由于SOC往往是專用的,所以大部分都不為用戶所知,比較典型的SOC產品是Philips的Smart XA。少數通用系列如Siemens的TriCore,Motorola的M-Core,某些ARM系列器件,Echelon和Motorola聯合研制的Neuron芯片等。 預計不久的將來,一些大的芯片公司將通過推出成熟的、能占領多數市場的SOC芯片,一舉擊退競爭者。SOC芯片也將在聲音、圖像、影視、網絡及系統邏輯等應用領域中發揮重要作用。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