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IC2021 丨云天勵飛肖嶸博士受邀出席開發者日主題論壇
來源:云天勵飛 編輯:小月亮 2021-07-13 17:59:52 加入收藏 咨詢

所在單位: | * |
姓名: | * |
手機: | * |
職位: | |
郵箱: | * |
其他聯系方式: | |
咨詢內容: | |
驗證碼: |
|
7月10日,由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組委會主辦、機器之心承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發者日(WAIC開發者日)-后深度學習的 AI 時代主題論壇在上海舉辦。
WAIC開發者日作為大會主題論壇及特色活動,是 WAIC 期間唯一面向 AI 開發者的專業活動。
云天勵飛副總裁、AI產品中心負責人肖嶸博士受邀出席活動,并以《創“芯”時代 構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為主題發表演講。
根據目前智慧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肖嶸博士提出,未來智慧城市將發展成為一個自進化的城市智能體。
如何構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端側智能又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云天勵飛又是如何布局的?肖嶸博士一一闡述了這些問題。
肖嶸認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需要具備兩個要素:AI 的普適性和自學習、自進化。
AI普適性指的是計算無處不在。算力的快速提升和網絡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普適計算的發展。
同時,端側智能的程度也在不斷提升,以及在云端智能的局限性日趨明顯的情況下,端側智能成為剛需。但是端側智能也存在芯片指令集不高效、芯片架構不靈活、處理工具鏈不易用、算法部署周期長的問題。
對此,云天勵飛提出了“算法芯片化”的芯片設計方法。基于對場景的深刻理解,通過處理器指令集、處理器和芯片架構及芯片工具鏈的協同設計,實現算法芯片化,提升人工智能算法及芯片技術平臺在產品和解決方案中的高效性和場景適用性。
在芯片的迭代方面,云天勵飛從創業之初就一直專注芯片的研發,經歷了第一代的DeepEye200,到第二代的DeepEye1000,目前正在進行第三代芯片的研發,未來芯片將繼續向端、邊、云全面拓展。
此外,在目前的城市治理中,長尾需求的多樣性和復雜性,使得研發非常困難,同時還有場景適配性問題。對此。云天勵飛提出了城市邊緣智能平臺概念。該平臺在智能模型的研發方面聚焦三個方向,主動學習、半\弱監督學習、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三個階段不斷遞進,人工智能程度越來越高,人工參與越來越低。
主動學習可以通過少量人工參與,快速完成模型迭代。當有大量無標注樣本的時候,弱監督、半監督學習可以做到無標注樣本分類,利用環境反饋,完成模型自主進化。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則可以通過大規模視頻預訓練模型,實現城市場景的視覺通用智能。
以龍崗區12345政府便民熱線為例,肖嶸博士展示了算法的自學習、自進化。用戶撥打12345熱線電話后,通過語音分發模型對接到相關政府部門。而其中的語義分發模型,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的反饋進行自學習、自進化。人工處理便民熱線的準確率為60-70%,模型準確率約為80%。
最后,肖嶸博士提出,自進化城市智能體不是依靠某一家企業的力量就可以建設的,而是要開放合作、生態共榮。肖嶸博士也呼吁更多的企業能夠一起參與到自進化城市化智能體的建設中來。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