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臺——心無旁騖,只做COB精品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原創) 編輯:VI菲 2022-04-20 10:11:34 加入收藏
新光臺于2013年成立,坐落于一座經濟高速發展,不斷攀登高峰的摩登城市——深圳。新光臺總工游之東曾指出:COB在商用顯示領域大有可為,尤其是微間距時代,在這樣大顯身手的時代,新光臺表示”專注同類產品,堅持同一信念,關注每個細節”,圍繞此展開對固裝屏、會議一體機、智能貨架屏等產品研發推進。
芯片的封裝方式有很多種,COB只是其中一種,而恰恰是這種封裝方式具有光源有熱阻低,光通量密度高,發光均勻等特性,成本上更具優勢,隨著小間距顯示進入高速成長期,COB技術在未來的顯示領域中的地位愈發舉足輕重,許多企業紛紛入局,其中就有新光臺。
近日,小編去了趟超市購物,發現貨架上展示的物品與紙質標簽記載的內容不一致,有的產品甚至連標簽都沒有了,看了半天不知道價格。我問了超市導購員,對方告訴我是因為產品更新太快,人力跟不上,沒辦法實時更新紙質標簽,每次都要更新又比較耗費紙張,所以部分產品只能在收銀臺查詢價格。
這種購物體驗感,讓人很無語了。
有沒有一種辦法,讓貨架上商品信息及時更新?
有沒有一種可能,讓介紹貨架產品的資料,更抓人眼球?
有沒有一種情況,同時滿足以上2種要求,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答案是肯定的。
COB貨架屏——替代傳統紙質標簽的藝術屏
新光臺COB貨架屏具有防磕、防撞、防潮、防水、防塵、防靜電等突出性能,通過集群管控功能,可一次性處理多款標簽內容。形體輕薄,安裝便捷,多應用于超市,藥店,便利店,化妝品店等場所,由于其便利性,大大提高辦公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從而替代傳統的紙質標簽。
貨架屏亮度可達300-1000cd/㎡,色彩鮮艷逼真,可視角度超170°,遠距離抓住客戶的眼球,吸引客流,提高成交率。常見的家用LED燈功率在20-50W之間,而600mm的貨架屏功率僅24W,比較起來貨架屏居然比家用電燈更省電。
新光臺--COB貨架屏
同時,由于新光臺COB貨架屏防磕、防撞,所以尤其適用于人流密集場所,長期使用過程中極低的像素失效率,有“不用修燈的小間距”之稱。新光臺COB智能貨架屏有四個型號,三種尺寸可選,對應不同的分辨率。拼接靈活便捷,使用方便。新光臺COB貨架屏的問世,打破了傳統紙質標簽呆板沉悶的同時,更是踐行環保辦公新概念。
新光臺研發生產的COB產品可除了貨架屏以外,還有COB會議一體機、COB固裝屏、COB海報屏等產品。
新光臺COB會議一體機外觀設計大方簡潔,雙支架安裝了滑動腳輪,可靈活移動至不同位置,隨心使用。隨著辦公效率的提升、辦公模式改變,企業對辦公配套設備的要求也開始有所不同,新光臺COB會議一體機完全前維護,安裝便捷,使用省心,其實現了集視頻會議、電子白板、高清影院、電腦、集多產品為一體,擁有觸控、投屏、遙控、白板書寫、藍牙及無線上網等功能。
新光臺--會議一體機
基于Andriod定制的會議屏桌面系統,支持2K、4K、8K及標準分辨率,16:9黃金顯示比列,打造81時、108時、135時、163時等多種大尺寸方案。不同企業可以根據辦公室環境大小不同進行挑選會議一體機,即便是辦公用品采購預算有限,也能從新光臺這里挑到一款最合適自己的COB會議一體機。
新光臺--COB會議一體機
新光臺COB固裝屏16:9黃金比例箱體設計,可視角度超170°,對比度1000000:1,刷新頻率高達3840Hz。固裝屏重量約5.50Kg,LED驅動電源,最快僅需30S,采取完全前維護安裝方式,安裝簡單,方便快捷,維護成本低。
4種規格的固裝屏的點間距達到P1.875、P1.5625、P1.25及P0.9375(共陰技術,實現節能)。通過COB封裝的固裝屏散熱效果很好,屏體溫升小于28℃,顯示效果更加穩定。
新光臺--COB固裝屏
新光臺的COB海報屏同樣采用共陰節能方式,最小間距P0.9375,最大間距也僅是P1.875。新光臺的海報屏與貨架屏研發的方向十分接近,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提高宣傳效能,降低宣傳成本,吸引客流,進一步實現“客流量”向“銷售量”的轉化。
站在低碳節能的環保理念上,電子產品實現了紙質宣傳的需求,也做到了紙質宣傳做不到的高度,從而一推出就受到市場追棒,海報屏展現的畫面更是鮮艷逼真,靈活多變。新光臺的海報屏采用COB封裝技術、正面防護等級達到IP65、具有防水、防塵、防靜電、防酸堿腐蝕,采用無風扇散熱模式,靜音運行。表面平整無縫隙,可直接擦拭,易清潔維護,降低維護保養難度,1000000:1超高對比度呈現高畫質影像。
新光臺--COB海報屏
新光臺作為一家務實專注的專攻COB產品的深圳企業,在它身上充分體現了“深圳人”認真踏實做事的態度,新光臺的多年的行動正應了它的企業愿景“用封裝炫動色彩,用色彩引領未來”,未來,新光臺依舊會在COB貨架屏、會議一體機、固裝屏、海報屏上一如既往地研發沖刺,深耕細作。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