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c應急指揮中心白皮書
來源:數字音視工程網 (原創) 編輯:lsy631994092 2022-11-01 15:38:13 加入收藏
itc應急指揮中心白皮書
數字音視工程網著
“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減災和非常態救災相統一,努力實現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套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習近平
前言
2022年開端,應急管理部黨委書記、部長黃明主持召開部黨委會和部務會,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強調深入學習領悟“兩個確立”堅定自覺做到“兩個維護”,把黨中央關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的戰略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黃明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應對風險挑戰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深化思想認識、堅決貫徹執行,確保不偏向、不變通、不走樣。當前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極端天氣災害明顯增多,長期積累的安全隱患和新風險集中顯現,我們必須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正確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既主動塑造有利于發展的安全環境,又堅決守住安全底線,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為人民謀幸福、為人民保安全。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從應急管理實踐中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提高統籌發展和安全的能力。
為此,建立健全完善的應急指揮體系是國家的重要任務。應急指揮中心作為體系的核心,為形成統一指揮、上下聯動、反應靈敏的城市運營管理指揮體系提供重要支撐,有效提高城市運營管理水平,已成為國家及企業積極布局的重點。在應急指揮中心迅速發展的當下,如何把握行業現狀,建設標準化應急指揮中心方案,了解其未來變化趨勢,對于國家及企業具有重要意義。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69719_243314139.jpg)
序
隨著城市人口聚集化程度提高,國家城市化水平持續提升,人類活動高度集中在城市中進行,大中型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面臨流動人口膨脹、治安交通形勢嚴峻、資源調配困難等城市管理問題。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應對突發重大事件,預防風險隱患,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成為城市管理的基礎,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檢測預警,為城市化運行提供綜合指揮調度決策根據,實現跨政府部門和行業的事件處理和工作協同。
應急指揮中心當前正處于發展起步初期,本文立足于宏觀背景及海量行業數據,研究分析應急指揮中心現狀,為行業提供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方案建設標準,推動應急指揮中心良性發展。itc順應城市管理發展需求,面向數字政府、數字企業場景,提出現代化應急指揮中心方案,以先進技術為智慧城市治理奠定了安全基礎。
itc通過整合軟硬件資源,搭建領先的應急指揮中心技術架構設計,以聯合指揮協調為主要手段,實現跨行業部門數據匯聚、整合、開發和利用,全面提高城市公共服務能力。
目錄
一、 概述
1、 定義
應急指揮中心是應急管理者開展值守、指揮調度、救援協同等應急管理的工作場所。應急指揮中心以跨系統、跨應用的數據資源共享為基礎,構建應急管理的監控、展示、指揮、服務和決策的平臺,是高度智能化的城市應急系統。通過資源整合將所有不同設備、系統采集到的運行基礎數據融合成統一的數據視圖,并利用可視化展現技術實現區域運行情況的實時互動展現和控制,改善和提高區域管理和運行效率,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并通過信息集成與多渠道通訊手段實現跨部門協作。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69787_1519679594.jpg)
2、 目的
應急指揮中心具有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 的能力,可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全面提升城市應急管理水平。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 組成
①音視頻系統:應急指揮中心音視頻系統組成部分視乎具體需求而定,總體涵蓋顯示系統、專業擴聲系統、數字會議系統、視頻會議系統、會議錄播系統等。顯示系統與專業擴聲系統是其中尤為重要的部分,顯示系統包括投影、LED屏、DLP背投等技術,音響擴聲系統包括音箱、功放、話筒等基礎設備。
②集中控制系統:應急指揮中心設備數量多,處理事務緊急,必須協調各部門進行聯動合作,需要一個統一的平臺將資源進行集中分配,常以分布式綜合管理平臺為載體形式。集中控制系統負責把各系統組成部分、各功能設備集合起來進行優化控制、集中控制。AVSI中的控制系統具有高度專業性、可擴展性和可編程性,移動端和設備端均可輕易進行集中控制、信號切換等功能,并可實現高度定制化的個性需求模式,如日常運作自行維護、設置定時開關等。
4、 功能
應急指揮中心主要功能模塊包括:安全態勢,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實時更新區域內風險分布情況、重大危險源分布情況、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等情況;應急指揮,整合轄區應急保障數據,嵌入融合通信功能,提實現應急信息共享、資源數據整合、聯動指揮調度,分組分級調度;應急聯動,聯動社會群眾、社會組織等第三方,通報突發事件,實現應急信息共享與協同,提升區域整體應急水平;日常工作管理,匯總日常監管數據,落實安全監管責任及推進安全預防措施實施;決策分析,通過多方數據匯總,為科學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二、背景分析
1、 政策因素
2018年12月,國家應急管理部印發了《應急管理信息化發展戰略規劃框架》 (2018-2022年)通知。通知指出,面對嚴峻復雜的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形勢,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仍然相對落后,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迫切需要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設全面支撐具有系統化、扁平化、立體化、智能化、人性化特征,與大國應急管理能力相適應的中國現代應急管理體系。通知明確了應急指揮體系的數據化基礎,指出了信息化數據是應急指揮中心的重要決策保障,提出了以數據為關鍵要素,以應用為關鍵核心,最大限度發揮應急指揮中心信息化效能。
2019年,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強應急基礎信息管理》的通知,按照國家政務服務平臺“互聯網+監管”系統建設方案,構建一體化全覆蓋的全國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深化應急基礎信息的分析和應用,實現風險和隱患信息的動態監測管理,實現重大風險和隱患在線監測、超前預警預報和災害事故高效處置。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0890_324632784.jpg)
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應急管理部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安全生產”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建設安全生產案例庫、應急演練情景庫、應急處置預案庫、應急處置專家庫、應急救援隊伍庫和應急救援物資庫,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安全生產風險仿真、應急演練和隱患排查,推動應急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提升應急處置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快速響應能力。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0981_2071374992.jpg)
中央印發的《應急指揮中心系統行業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到2021年應急指揮中心系統行業將增加30%。
2、 社會因素
近兩年新冠肺炎的發生和防治是國家面臨的重要災害考驗,全國各系統應急指揮中心在抗疫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在這場抗戰中,應急指揮體系暴露出了不完善、不及時等缺陷,普通民眾和社會組織也呈現出了一種松散的結構狀態,與應急指揮中心形成的統一應急聯動十分薄弱,充分說明政府應持續推進完善建設應急指揮中心,建立更高效的應急指揮體系。
除新冠疫情外,今年極端天氣引發多地發生嚴重水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這類突發事件也在檢驗著應急指揮救援體系的完成度。建設先進的數字化應急指揮中心體系刻不容緩。
3、 行業因素
應急指揮中心行業正處于初期快速發展階段,預計2021市場規模達40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140%,同比增長19.4%。隨著新基建、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發展,應急指揮中心引入更高效信息化系統,有效解決了傳統指揮中心數據同步不及時、各部門協作不及時、交互程度低等問題。依托先進技術,應急指揮中心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迎來了難得一遇的戰略機遇期。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1022_189981588.jpg)
三、現狀分析
應急指揮中心正處急速發展期,目前存在技術更新與發展速度不匹配、設備更新與實際要求不匹配等問題。第一,基礎平臺不滿足應急指揮承載要求,信息化水平落后。國內傳統應急指揮中心基礎設施使用多年,相關技術已經落后,技術手段單一,數據量低、更新不及時、覆蓋不全面,應急聯動機制不完善,無法滿足當前應急指揮調度需求。第二,當前應急指揮中心建設標準化、流程化程度不足,各單位系統體系產品涉及架構種類繁多,信息技術標準不統一,為擴展互通帶來了難度。第三,行業供應鏈整合度低,作為長周期產品,制造成本高、技術要求高、市場流通度低,主要依賴政企項目采購需求。
四、 itc指揮中心方案
itc為現代指揮中心建設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案,系統構成包含分布式系統、無感調度系統、LED顯示系統、擴聲系統、會議系統、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錄播系統等。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1073_253365062.jpg)
1、 分布式系統設計
在指揮調度中心設計分布式綜合管理平臺1套,可通過對核心處理層各子系統的進行集中調度、管控,從而幫助用戶對應用層各功能模塊進行智能化場景應用。通過統一、簡易、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協助系統管理員完成指揮中心的集中管理。系統采用BS架構,僅通過瀏覽器即可實現系統的管理和應用。通過定制化的UI應用,界面展現以移動端(PAD、觸摸屏、)為主,兼顧PC桌面使用實現可視化操作。通過可視化交互界面,讓使用者一鍵式即可完成場景布局和切換。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1112_1682729659.jpg)
中控控制系統可通過軟件編程,對所有需要控制的設備進行設計與編程后,在觸摸屏上通過觸摸的方式即可對設備進行智能化的管理與控制,如對所有主要設備進行集中智能啟動、調整及關閉等操作,極大程度的避免和減少了操作人員的誤操作,簡化操作工作,控制了進程。可存儲多套場景,通過調用場景實現會前及會議后設備的一鍵管控。支持搭配科大訊飛語音識別引擎實現語音音控制空調溫度、音響音量、窗簾開閉、燈光開關、攝像頭動作、中控場景切換等功能。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2156_1711175511.jpg)
2、 無感調度系統
itc無感調度系統集成KVM坐席管理、大屏顯示調度、物聯設備控制、音頻綜合管理、視頻錄制管理等五大系統;具有視頻畫面無損、無縫拼接、視頻傳輸25ms內低延遲、操作流暢等特點。其核心的KVM坐席管理采用獨有淺壓縮技術及硬件芯片,實現超低延時,帶來“無感”操作體驗。而通過接入拼接矩陣實現畫面拼接上屏,漫游,控制端可視化操作。實現了開放式對接框架,物聯中控、視頻錄制、音頻管理等自身系統生態可與周邊系統對接接入,提供更高的第三方平臺對接自由度。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2199_2082831336.jpg)
通過接入網絡中控主機,無感調度系統實現了遠程管理會議室的環境設備、集中管理、場景調用。同時,其模塊化系統框架,意味著通過“搭積木式”接入不同功能模塊設備,可滿足不同場景下功能需求。
3、 顯示系統設計
指揮調度大廳根據使用環境設計一套LED顯示屏,主要用于顯示指揮大廳文字、圖片、視頻畫面信號等,通過機房DVD機、或者PC電腦等可以播放常規媒體信息。LED顯示系統具有圖像清晰度高、畫面流暢度高、畫面細膩逼真、畫面矯正、超寬視角顯示、拼接無視覺黑縫、智能調節亮度、節能環保、使用壽命長、維護成本低、維修速度快等功能特點。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2231_2063428760.jpg)
4、 專業擴聲系統設計
揚聲器的布局是各場所擴聲系統設計的重要一環,幾項重要的擴聲系統聲學特性指標將直接與此有關。整個擴聲系統采用主次搭配,從前區到后場,從頂部到底部,每個區域都要求能有優質的音響效果。設計原則遵循:全部聽眾區內的聲壓分布均勻;聽眾區上的聲源方向感良好,即觀眾聽到的揚聲器的聲音與看到的發言者在方向上一致;揚聲器的位置在建筑上合理美觀,不影響其他設備的使用;控制聲反饋和避免產生回聲干擾。
5、 數字會議系統設計
指揮中心數字會議系統采用itc第三代技術訊笛數字會議系統,話筒單元具有環形雙鏈路備份功能,一旦任意話筒單元或話筒單元A與話筒單元B之間的鏈路發生故障時,不會影響到其他話筒單元的工作,保證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最大程度降低對會議秩序的影響。數字會議系統統采用手拉手方式連接,發言單元擺放桌面安裝,靈活便,布線量少,不影響整體裝修布局。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2262_395253696.jpg)
6、 視頻會議系統設計
部署遠程視頻會議系統滿足指揮大廳與上下級部門之間及外出辦公人員開展遠程在線視頻會議;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采用國際標準通信協議—H.323、SIP等標準協議,同時支持VCS通訊協議,支持電子白板、文件共享等數據會議功能,滿足指揮中心遠程指揮調度。
7、 會議錄播系統設計
全自動高清會議錄播系統針對指揮中心行業音視頻記錄、管理和發布等需求而研發的全高清錄播系統,全高清錄播系統采用嵌入式一體化設計,集高清視頻編碼、錄制、點播、直播、導播及錄播平臺一體的專業錄播設備。采用目前國際上領先的H.264 High Profile高清編碼方式,全高清1080P@60幀視頻記錄,可以輕松獲得纖毫畢現的細膩畫質,豐富絕倫的圖像細節,是高清時代會議視頻記錄的優秀技術體現,支持HDMI、SDI高清視頻和VGA、色差標清視頻錄制,支持多種視頻格式輸入,行業首家設計單點錄播和云錄播兩種錄播模式。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2306_1758646848.jpg)
itc指揮中心綜合信息匯聚、現場圖像接入、音視頻會商、單兵系統圖像接入、無人機圖像接入、應急車圖像接入、監控畫面接入等。 方便領導指揮調度、信號調閱等需求。坐席管理系統使用KVM系統,可避免使用多臺鍵盤、鼠標等終端設備,從而減少輻射、減少能耗和碳排放,營造健康環保節能的工作環境,有效提高大規模應用的管理能力。坐席值班人員,時刻盯緊各路視頻信號,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緊急情況,向上級領導匯報。領導在接到緊急情況匯報時,能及時召開應急會議,跟上下級單位進行視頻會商,同時確保會議內容保密性。
信息化建設確保系統的先進性、前沿性。施工簡單,維護方便;在操作上更加人性化、智能化。最終實現“接報到事件、管理到數據、看得到視頻、研判到結果、調度到資源、指揮到人員、協同到部門、輔助到決策、處置到事件”的建設目標。
五、 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智慧城市應急指揮建設需求增長,應急指揮中心屬性將進一步細分,形成創新型應急指揮中心系統、創投型應急指揮中心系統、媒體型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產業型應急指揮中心系統和服務型應急指揮中心系統等。政府部門應急指揮中心仍占主要比重,一般企業應急指揮中心中心需求持續上漲,應急指揮中心商業化程度加深。
政策方面,國家提出“碳中和”目標,碳交易價格波動,同向影響應急指揮中心系統行業利潤,也涉及到應急指揮中心應用的主要目標市場——能源、電力、交通等領域,牽一發而動全身。預計應急指揮中心將圍繞政策為核心,實現行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同時,《“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中將大數據產業發展目標定為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創新力強、附加值高、自主可控的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屆時將進一步帶動應急指揮中心產業需求增長,相應打造更完善的應急指揮中心體系。《“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將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政府管理服務,具體包括:一要構建統一的國家電子政務網絡體系,推動地方、部門各類政務專網向統一電子政務網絡整合,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應聯盡聯、信息共享;完善國家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數據等基礎信息庫,提升數據資源開發利用能力,深化數字技術在公共衛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處置中的應用等。
![](http://img.dav01.com/e/2022/11/1/davinfo_230716_1667288273362_2027613844.jpg)
六、 總結
2021年,應急管理部提出充分發揮各方優勢,整合各類資源,推動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逐步完善,持續完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夯實應急管理基礎,大力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堅決有力做好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工作。隨著國家數字化建設能力提升,在以應急管理部為代表的政府部門及行業先行者帶領之下,應急指揮中心將進一步完善,為數據化管理提供重要支撐。
評論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