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中國電視市場特點:出貨量下跌6.6%;品牌集中度創新高;“以舊換新”見成效;產品結構顯著上移
來源:RUNTO 編輯:ZZZ 2024-10-15 09:00:21 加入收藏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最新發布的《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蹤(China TV Market Brand Shipment Monthly Tracker)》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為811.5萬臺,較2023年同期下降6.6% ,降幅較第二季度略有收窄,但較上半年4.2%的降幅有所擴大。
前三個季度累計來看,出貨總量為2450.5萬臺,同比下降5.0%。
2021-2024年 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季度出貨量
![](http://img.dav01.com/eRemote/2024/10/15/dav01_236858_1728954047608_969730299.jpg)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單位:萬臺
月度走勢方面,除了1月因春節所屬月份的差異,導致出貨量同比增長24.3%之外,今年從2月到9月連續8個月的出貨量均同比下滑,其中9月份的單月跌幅高達10.1%,可見消費市場之低迷 ,也足以證明家電市場刺激政策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第三季度中國大陸電視市場特點
今年第三季度,國內需求不足問題愈發突出,而且對生產的拖累加劇,工業、投資、消費增速均在走弱,與電視銷售強相關的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
直到9月底,升級版“以舊換新”補貼方案,以及一系列穩樓市、穩股市和改善預期的政策才開始對消費市場起到一定的拉動效果。
在此基本面之下,第三季度的中國電視市場發展呈現如下四個特點:
1、“618大促”銷售不利影響延續,“以舊換新”初見成效。 根據洛圖科技(RUNTO)線上零售數據,今年“618大促”(5月20日-6月23日)的銷量和銷額分別下降了21.6%和15.8%。負面作用持續影響了整個第三季度的出貨市場,同時7-8月又是電視銷售的傳統淡季,因而出貨量連續同比下滑。
9月開始,能效提升至二級以上的電視機型開始陸續上市,中高端的大尺寸、Mini LED電視在終端銷售有所起色,甚至熱銷。但由于渠道補貨的節奏滯后,疊加小尺寸電視的縮量以及大尺寸貨源的相對緊張,使得第三季度的三個月出貨量同比全面衰退。
根據洛圖科技(RUNTO)零售監測數據,9月,中國電視線下市場銷量同比增長15.3%,銷額同比增長26.3%;線上市場(不含下沉渠道)銷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銷額同比增長26.7%。
2、市場品牌集中度創歷史新高。 中國電視市場前8大品牌(即海信、小米、TCL、創維、長虹、康佳、華為、海爾以及含其子品牌)在今年第三季度的合計出貨量份額高達96.1%,市場集中度創下歷史新高 ,同環比分別提升1.1和1.8個百分點。
3、產品銷售結構持續改善。 今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終端市場在零售總量同比下滑的基礎上,零售總額同比大幅增長約8%,達到248億元,平均單價達到3747元,同比增長11.7% 。
市場均價的表現一方面原因在于,電視廠商在順應第二季度的面板漲價而提高整機售價之后,在第三季度并未隨面板價格回落而調價;更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終端市場的產品結構在顯著上移 。
分價格段來看,根據洛圖科技(RUNTO)全渠道零售監測數據,第三季度,4000元及以上價格段的銷量同比全線增長,合并銷量份額達到42.7%,同比提升6.4個百分點,其中5000元及以上的量份額達到34.2%,同比提升4.9個百分點。
從尺寸角度看,第三季度,75英寸已經成為零售量第一大尺寸,銷量份額達到20.8% ,較去年同期提升2.0個百分點。同時,75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的銷量份額達到31.9%,同比提升5.9個百分點。其中,85英寸的銷量同比大幅增長48.4%,100英寸的銷量同比增幅更是高達182.7% 。
此外,根據洛圖科技(RUNTO)全渠道零售監測數據,第三季度,Mini LED電視銷量同比增長470.0%,環比亦增長19.9%。由此,洛圖科技(RUNTO)修正年初預測,2024年全年,Mini LED電視的出貨總量將超過300萬臺,相較于2023年的92萬臺將大幅增長231.5% 。
特別的,針對二級及以上能效的電視產品 表現,根據洛圖科技(RUNTO)全渠道零售監測數據,第三季度的零售量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19.5%,零售額增長84.5%,量和額較今年第二季度均實現兩位數的增幅。其中,9月的銷量和銷額在第三季度中的份額均超過50%,量和額同比分別大幅增長199.1%和175.7%,環比均實現翻倍增長。
4、面板價格在第三季度進入調整周期。 自7月起,液晶電視面板所有尺寸的價格開始全面下行。9月的下跌為慣性表現,相比8月跌幅收窄,大概率將是今年最后一跌。而10月,洛圖科技(RUNTO)預測,市場將全面持平,并在Q4溫和運行。整體來看,在大陸面板廠全面贏得市場主動權之后,面板價格的變化周期正在變得短促而平緩 。
2024年至今,經過幾個小波段之后,9月面板價格已經全面回落至1月水平,部分尺寸在虧損邊緣,面板廠存在價格調漲壓力。
二、第三季度中國大陸電視市場品牌格局
整體來看,中國大陸電視市場的品牌格局呈現“高位臺階式” :TOP4品牌、第二陣營國產品牌、外資品牌之間的出貨量差距較大,在各自陣營內則彼此相對平衡。
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電視市場前8大品牌,即海信、小米、TCL、創維、長虹、康佳、華為、海爾以及含其子品牌的出貨總量達780萬臺,同比下降5.6%;合計占到整體市場份額的96.1%,集中度(CR8)比2023年同期上升1.1個百分點。
其中,TOP4品牌海信、小米、TCL和創維的出貨量同比均出現下跌;然而與此同時,包括華為在內的第二陣營4個品牌全部實現了同比增長,形成強烈的反差。一定程度上,也折射了“遇滿則溢”的發展規律和矛盾的對立統一性 。
TOP4品牌的合計出貨總量達634萬臺,同比下降9.1%,跌幅高于大盤,合并的市場份額達到78.1%。其中,海信、小米和TCL均以165萬臺上下的出貨量、20%左右的市占率和并不大的差距,位列市場出貨量前三名 。
長虹、康佳和海爾三個品牌的第三季度合并出貨量約為117萬臺,同比增長4.9%,合并市占率達到14.4%。盡管增長難得,但三個品牌的合并出貨量尚不及TOP4任意一個品牌 ,仍然需要更大力度的突圍。
華為第三季度的出貨量約為30萬臺,同比增長超50%,截止9月,年度累計出貨量已近百萬臺,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長亦超過50%。華為線下體驗店的電視銷售得到持續提升,成為今年大幅增長的核心。
外資四大品牌索尼、三星、夏普和飛利浦的第三季度出貨總量不及8大國產品牌中的任意一個品牌 ,同比持續大幅下降,市占率不足5%,長期處于市場底部。
三、第四季度及2025年展望
上游面板市場 ,在大廠“國慶長休”的控產策略下,10月價格已基本企穩,預計第四季度面板市場將溫和運行,最終面板廠得以保全上半年的利潤。
電視終端市場 ,升級版“以舊換新”補貼政策的成效從9月開始逐步顯現,國慶期間銷售開始爆發,根據洛圖科技(RUNTO)零售監測數據,今年“國慶黃金周”(9月30日-10月6日),線下市場的監測銷量和銷額同比分別大幅增長70%和100% ,零售均價達到7950元,平均尺寸為72英寸;而線上市場的零售額同比增幅也高達45%。
“雙十一”預測 :在政策拉動下,2024年的“雙十一大促”零售量仍將實現同比增長。但也正是由于“以舊換新”刺激消費的巨大效應,使得消費者對大促節點的依賴進一步降低,市場節奏變得平緩,越大型的促銷受影響越大;再疊加電商平臺本身在近年來的發展瓶頸和規模困境,預計零售量將僅呈現個位數增幅 。但二級及以上能效的產品將有結構性的大幅增長,從而帶動零售額將有20%以上的同比增長。
第四季度預測 :在“國慶促銷”和“雙十一大促”中,終端銷售將持續改善,今年第四季度,中國電視市場的品牌整機出貨量將達到1120萬臺,同比增長4.1%;但由于前三個季度的弱勢表現,2024年全年的出貨總量將達到3571萬臺,同比小幅下降2.3% 。
2025年預測 :洛圖科技(RUNTO)判斷,升級版“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在2025年或將延續 。為此,2025年全年,中國電視市場將止跌回穩,品牌整機出貨量將達到3645萬臺,同比增長2.1%。而政策更大的正面影響則將體現在終端零售市場的產品結構、市場均價、銷售總額以及企業利潤之上。
評論comment